首页>>新闻资讯>>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正文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2010-01-19 23:09 记者 笑琰 刘晓宁 叶玉琼 http://blog.sina.com.cn/jg111
本报讯  7月6日上午,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倡议发起,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国艺术家交流中心、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世界华人文化与经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磬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磬”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尚书》中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历来为国事活动中使用,古人认为“磬”是沟通天地人和之圣物,自古有“吉庆有余”之说。“六十甲子中国磬”由“天下第一石乐府”原生态音乐组合奉献其珍藏的一块“天下第一石——磬石”打造,将在国庆节前出炉为祖国母亲六十岁生日献礼,六十甲子大特磬经外力击打可发出景藏万象的天籁之音。

    活动组委会现已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六十甲子中国磬”的图案,以能展现中华文化、祖国昌盛为主题,同时组委会将启动“六十甲子中国磬”文艺之声晚会、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磬”文化全国征文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来源:《科学导报》

资料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甲骨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磬-历史     
  磬的历史悠久,据先秦文献《尚书·益稷》记载:“戛击鸣球”,“击石拊石”。这“鸣球”与“拊石”,即是磬在远古时期的称呼。磬的名称,见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人无句所作。或传:“磬,叔所造。”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做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尧命夔击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兽”,描绘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场景。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
  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
  商代时磬已广泛流传,制作精,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磬作“□”形,左半部像以绳悬石,右半部像一人以手执槌作击状。1950年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一件虎纹大石磬,用一块白而青的大石琢成,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正面以刚劲而柔和的阳纹线条,雕刻出一只虎形纹饰,瞠目踞伏,作张口欲吞状,形象刚猛壮。其音色悠扬清越,近于铜声,发略高于升C1音。单个的大石磬,称特磬;多枚音高不同的磬,称编磬。1935年安阳市侯庄西北岗商代大墓出土的3枚刻有铭文的石编磬,经测定,其发音分别为:永启↑降b2,永余c3,夭余↑降e3,可演奏简单的曲调。《诗经·商颂》中,有“□鼓渊渊,□□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记载,商石磬大多呈上弧下直的不等边三角形。
  西周至战国时期,磬的形状上为倨句形,下为微弧形;汉代以后上下均为倨句形。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年的一套石编磬,共32枚(大部已压碎、粉化,完好的共9枚),原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于精的兽座龙首铜架上。这4组32枚石磬上,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及编磬的珍贵资料。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謦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謦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编磬是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宫廷音乐。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地的编謦制造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  
  1978年8月,中国考古学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古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具有古代楚文化特色的编钟、编磬、琴、瑟、箫、鼓等一百二十多件古代乐器和大批文物。同时出土的曾侯乙编磬总共32枚,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在青铜磬架上。全套编磬用石灰石、青石和玉石制成,音色清脆明亮。遗憾的是,出土时大多数断裂破碎,已经无法敲击发音了。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制成了曾侯乙编磬的复制品。它的发音和原编磬的标音基本相符,音色优美动听。  
  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制成了32枚一套的石编磬。1984年9月,苏州的民族乐器厂和玉石雕刻厂又用碧玉精制了一套18枚编磬。
  磬-考古发现     
  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商代时磬已广泛流传,制作精美,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磬作“□”形,左半部像以绳悬石,右半部像一人以手执槌作击状。
  1950年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一件虎纹大石磬,用一块白而青的大石琢成,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正面以刚劲而柔和的阳纹线条,雕刻出一只虎形纹饰,瞠目踞伏,作张口欲吞状,形象刚猛壮美。其音色悠扬清越,近于铜声,发略高于升C1音。单个的大石磬,称特磬;多枚音高不同的磬,称编磬。
  1935年安阳市侯家庄西北岗商代大墓出土的3枚刻有铭文的石编磬,经测定,其发音分别为:永启↑降b2,永余c3,夭余↑降e3,可演奏简单的曲调。《诗经·商颂》中,有“□鼓渊渊,□□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记载,商石磬大多呈上弧下直的不等边三角形。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年的一套石编磬,共32枚(大部已压碎、粉化,完好的共9枚),原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于精美的兽座龙首铜架上。这4组32枚石磬上,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及编磬的珍贵资料。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中国比较有名的磬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鱼鳔带架戟磬,清,高28.3cm,宽23.1cm。清

鱼鳔带架戟磬,清,高28.3cm,宽23.1cm。清宫旧藏。带架戟磬两件似为一对。其中一件磬体略成扇形,浮雕卐字纹带、回纹带为饰,下部镂雕鱼纹。鱼、磬谐寓“吉庆有余”,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组合形式之一。顶角有铜制变体寿字形活环,与支架上的蝙蝠形挂钩相配,组成“福寿”寓意的纹饰。支架方体,边框饰阴刻回纹装饰,站牙饰夔纹及回纹。另一件结构、纹饰与前件相近,惟磬身装饰为双螭捧寿纹,下部镂雕蝙蝠绶带,亦寓“福寿”之意。 
制作此种工艺品时须将鱼鳔融化后倒入模范成型,再进行拼接组装,其具体操作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使用鱼鳔制作的大型文房陈设比较少见,而如此精美的两件带架戟磬就更加珍贵了... ...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虎纹石磬晚商殷墟武官村出土

虎纹石磬晚商殷墟武官村出土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土云磬

   

 “六十甲子中国磬”国庆献礼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余砭磬             

六十甲子中国磬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