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正文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2016-05-26 20:29 王红研 林膑 本网
分享到:

              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课题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本网讯  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于2016年1月3日上午在北京朝阳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二楼成功召开。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办公室执行主任刘兴元先生介绍了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办公室就“十三五”全国重点课题申报审批情况,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申报的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获得批准,宣读了批复文件,为该课题组组长靳新国、副组长王红研、李爱娣颂发了证书。为研究院颁发了课题证书和铜牌。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办公室执行主任刘兴元宣读批复文件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谭云明院长做了指导性讲话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谭云明院长做了指导性讲话,他说:“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是非常好的一个研究选题,当下中小学校专门开设一门国学课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学习的压力,能够把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是值得创新研究的,相信在众多教育专家、教授和广大学校、师生的参与下,此项研究一定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文教网、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主编、《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长靳新国为就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的规划论证做了汇报。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课题组组长靳新国做课题规划论证汇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国学文化教学的重点。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实验研究是将国学修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在传授学生各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国学知识的融入,培养出学生的道德情操,做人标准,爱国情怀。通过融入国学修养知识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和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点滴给学生。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会上刘兴元主任、谭云明院长、靳新国主编分别给到会的专家组成员和工作组成员颁发了聘书。之后到会的专家组成员及到会的媒体界朋友分别发言。北大资源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赵君、著名作家、《作家报》总编张富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助理力涛、著名作家、书画家、文化学者、中学高级教师郭谦、北京顺义杨镇一中教育集团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作文教学研究员刘解军,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阅读吧,中国少年”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图书资讯网总栽鹿燕明,中国文化进万家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武振江,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中国现代文化网主编林膑,河南省安阳工学院工会主席马德林,《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社长杨坤,一带一路百家媒体走基层组委会秘书长杨国文,《食品界》杂志社陈浩等三十八人到会。
                                                                                                             本报记者  王红研 林膑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附: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区、实验校、子课题(重点、独立、普通)的通知
 
             关于子课题、实验(区)、实验校、子课题的申报及管理办法



全国各县(市、区)教育科研规划办、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团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国学文化教学的重点。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构建活而有序的新教育方法与模式,研究提升广大教师运用新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与办法,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准绳,培养学生“本我、自我、超我”以及“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力素养,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2016年度关于子课题、课题实验(区)、课题实验校的申报工作现已开始。具体申报及管理办法如下:
      一、申报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学校所及广大教师个人均可申报。
      二、申报时限(2016年至2020年)
      每年申报时间为两次,2016年:第一批:1月5日—7月1日;第二批:8月1日—11月1日。
       三、申报要求及说明
       1、本教育科研课题分三种类型:一种是重点课题,是指所选研究内容在省市区域内有一定影响,无论是纵向研究还是横向研究都是具有潜力,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课题性,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选项;二是独立课题,独立课题的特征首先是所选课题研究的力度和区域性较强,纵向研究潜力或横向研究潜力大,具有重点课题的某一项或几项特征,其次是时间较短,一般研究周期为1~2年;三是普通课题,研究范围是专项问题,由若干或1至5人以内有共同兴趣的教师自主组织研究小组,研究周期一般在6-12个月之内。
       2、选题要求:学校和教师可从“国学融入写作阅读、语文教学、德育、体育教学、创新教育、英语教学、数学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发展、管理育人、教学方法、课程开发”等各方面多角度结合本校工作选定子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的主研人员限报十五名,其中可设置组长(主持人)一名、副组长各2-3名。主研人员应在研究中有明确分工,在最后的成果中必须有切实的贡献,还应有自己独立的成果。鼓励一般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人数不限,但参与者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成果。
       3、子课题主持人应具备: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有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热爱教育科研工作;能够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4、实验(区)校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研究中承担国学融入实质性研究任务;具有完成实验研究任务的专业力量,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组织指导能力,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人、物、资金、时间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或科研院所或教研员,凡组织十所以上的实验学校均可成立实验区,由总课题组授牌。
       为保证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单位所申报、立项的课题研究与实验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按照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课题规划管理要求,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以地市或县区为单位、有3~5个课题研究单位即可组建实验区,各实验区成立研究与实验指导组,负责对本实验区辖区内课题研究单位统一管理和指导。
       课题研究实验区负责人要求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和指导能力,能保证组织各课题组参加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
各实验区设学术秘书1人,具体负责辖区内课题承担单位的研究督导、科研管理以及同“十三五”课题管理办公室具体事务的联络。
       四、申报程序 
        1、按要求分别填写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子课题、课题实验(区)、课题实验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和个人研究员表,一式三份。课题的论证部分做为申报内容的核心,其实用性、科学性、课题性尤为重要。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审核同意;同时报所在县市教育行政或科研部门和学校盖章备案,再报总课题组审批。
        3、经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评审同意立项的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课题立项通知,研究工作即可启动。课题管理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中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
       五、经费管理
       课题的科研经费,原则上为自筹。子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经费的筹集和使用;实验学校、子课题申报批准后须交纳管理费,具体办法按照《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六、申报手续费
       总课题组收到申请报表,审议是否符合条件,撰写审议意见,由总课题组办公室回复给申报单位,并监督申报单位修订、补充、完善,直到符合条件和要求;
        审议通过,总课题组由承担单位“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收取课题立项手续费、档案费后上报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国家教育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备案,并由总课题组下达审批意见,申报单位需缴纳课题立项材料费、档案费(详费用通知),重点子课题立项后颁发课题审批表,立项通知一份,立项证书一份,课题组组长(主持人)聘书、课题副组长聘书(限组长副组长研究员不超过5名);独立子课题立项后颁发课题审批表,立项通知一份,立项证书一份,课题组组长(主持人)聘书、课题副组长聘书(限组长副组长研究员不超过5名);普通子课题立项后颁发课题审批表,立项通知一份,立项证书一份,课题组组长(主持人)聘书、课题副组长聘书(限组长副组长研究员不超过5名);中华国学课题实验校(幼儿园)立项后颁发含课题牌匾一个,普通子课题立项一套:立项通知一份,立项证书一份,课题组组长(主持人)聘书、课题副组长聘书(限组长副组长研究员不超过5名),发票。
        注:子课题或实验校除课题组长一名,课题副组长1-2名,研究员2-3名外,每多一名课题研究员需加收每人手续费、材料费、档案费。
         七、个人独立子课题和普通子课题:就是以一名教师申报的独立子课题或普通子课题,研究范围是专项问题,专项问题课题的论证,其实用性、科学性、实验性成立,可给予立项。研究周期一般在6-12个月之内达到预期研究成果,可以结题。
 个人独立子课题达到立项要求,缴纳课题缴纳课题立项后,颁发课题审批表,立项通知一份,立项证书一份,主持人聘书。
         注:子课题或实验校除课题组长一名,课题副组长聘书2-3名外,课题研究员可申报5至20名。
        八、关于结题和评选
         1、申报人或学校收到立项证书批文,要及时召开开题报告会组织师生开展课题研究。(子课题或实验校如需要总课题组派领导去挂牌举行仪式、或专家讲课等活动,子课题或实验校需承担专家组来回的车费、食宿、讲课等费用。)
        2、子课题经过半年以上的课题研究后,可提出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申报,以教研论文或研究报告、课件等形式上报总课题组,总课题组组织专家评奖。
        3、结题申报。子课题或实验校经过一年以上的课题研究后,普通子课题和个人承包的专项独立子课题或专项普通子课题经过至少一学期的研究,已形成研究成果,可向总课题组提出结题申请,参照研究课题组子课题结题验收规定和子课题优秀成果评选规定并填写结题申请表,上报总课题组,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方式实例总结子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
       
子课题或实验校结题及课题优秀成果评选每课题须交纳200元专家组评审费。总课题组按评定奖次颁发证书。
       九、本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公布网站指定为“中华文教网” http://www.zhwjw.net,所有课题研究者、实验学校均可免费在“中华文教网”发布课题研究相关的新闻、学术论文、开题报告、结题成果报告等。
报刊指定为《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和《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免费为实参与课题的实验学校、实验区、研究者发布新闻稿。
 
        本规定解释权为《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联系方式: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
         总课题组组长:靳新国  副组长:李爱娣   王红研
        
电  话:010-89456159、18610236845  18210798138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中路甲3号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总课题工作组   邮 编:100023
网  站:http://www.zhwjw.net 
邮 箱:znzx111@163.com 
工作QQ:421808130  617922926  1062421792  
            3158284687  2508465135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