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天姥山的能量 正文

天姥山的能量

2019-11-01 15:28 张庆和 中国财经报

    能量不是重量,也不是数量,因为重量和数量,虽显现明晰,却有限。而能量是蕴藉于物质内部的一种潜质,只有探究才会发现,只有开发才能转化、才能为人所用。其深度、广度及其价值,往往也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跟进。

天姥山的能量

  位于浙东仙居县的天姥山就具有这样一种品质与功能。

  天姥山,生成于何年何月何时,人们并无详考,现代人知道它大都缘于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此可见,与其说人们敬畏山水,勿宁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记得那年去庐山,见有那么多人竟为找不到“庐山瀑布”而惋惜而慨叹的神情,可见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浸淫是多么地根深蒂固。于是便想,庐山,如同其它名山大川一样,如果没有那些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到此一游”,留下珍贵的诗词文墨,那些风景就有如山不生树,树不长叶,叶隙无韵一样光秃乏味。当然,这样说也并非认同有些当代人一旦去了某处名胜,就不知天高地厚、甚至迫不及待地留言题字,痴想自己也同历代名仕一样地与彼处山水共存永生。往见,每当面对那些缺乏自知人题留的或字或言时,多是讥讽,你会觉得这些人浅薄。话到这里,想起了新组建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内涵,我想这绝不是为那些好大喜功擅表演的人提供的“方便”,而应是为大好河山插上的翅膀。

  话到这里有点扯远了,还是说说天姥山的能量吧!

  天姥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群峰的总称。天姥山极富能量,名声远播的神仙居就坐落其中。

  人由修行而成仙成神,据说是道家信奉并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神仙居就是缘于千百年来的400余位得道高人曾居于此而拥其名。400余位道家高人,他们也只是居住,并未留下什么痕迹。我想这也许正是他们值得敬重的地方。他们没有凭个人意志与喜好,要么挖洞要么凿穴,随意修动这里的水态山貌,甚至一草一木都极力珍爱,不曾异弄,因而才给后人保留下了这块原始状的清静之地,供人们来这里放飞想象与遐思。向上,求索发问;向下,寻根究底;向远,极目眺望。可览无尽风光于眼底,可蓄大好河山于胸襟,令人顿生凌云之气。的确,会发酵能衍生的天姥山就宛若一座蕴藏丰富的矿脉,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量。这能量,又如光芒般普照万物,致使众多生灵趋之若鹜。

  说天姥山是富矿,或许会问,那里可有黄金供寻,可有宝石待觅?其实,对于真心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来说,有此或无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真正所寻求和期待的不是这些有价的实物,而是一种至真至纯的精神向往和厚重的中华文明。是啊,走在错落有致的天姥山中,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念想:当下,这人间真正短缺的不是金钱财物,而是那种被遗弃许久的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瑰宝:良知与德性。千百年来,如果说天姥山是道家崇尚之地,这里尚存储着千年文明孕育的无数硕果期待人们前来收获的话,眼下来这里采撷则正当时日。

  种子,能生根,会发芽,继而可长成大树,绽放花朵,结出果实。它们为人间或织一片绿荫,或缀一地斑斓,或赐一道香气,也正是这天姥山能量所在。

天姥山的能量

  近闻,为使天姥山更好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一则消息从天姥山神仙居网站传出,十分打眼:说凡前往该处的中小学生,只要能熟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便可赠送进山门票。消息虽短小,意义却非同,其善意可圈可点。这有如一根小小的杠杆撬动了千斤万两。人们吟着唐诗来,撷着收获去:千家万户,代代传袭,且不停地发酵、升级。如此这般,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之根,就会在人们心中越扎越深。伴随着一个个春夏秋冬的更替,这国学文明之树将会愈加高大壮硕,且叶郁果丰。由此,一支热爱祖国河山,关注国学文化的新军,有意无意间,就会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一种浩荡之势。

  (张庆和,散文家、诗人。有多篇作品获奖、被文摘类报刊转载,并入选200余种图书,有的被译成英、法文字出版发行。)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