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自主探究 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 正文

“自主探究 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

2014-11-27 10:58 刘杰 张宗奎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0月21日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导学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明确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标;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展示个性特点;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
       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不可重复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措施和条件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学案导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不是奉送真理给学生,而是要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为主导”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主导”;“学为主体”也不是以单一的“学生为中心”,它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主体”,所以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脑思、动口说、动耳听、动手做的活动中增长智慧,提高思维水平,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核心。只有思维“训练”到位,才能把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的教,学生要创新的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地思索、想像、发问、选择甚至行动。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探索和创造;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环境方面,则有能引起创造思维的感观刺激,如抽象画及发明家、创造家的肖像与其成长发展史的介绍等等。
      3.指导性原则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的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另一方面,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是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来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要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必须服务于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
       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像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创造的能力。   (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