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如何做好初中作文教学 正文

如何做好初中作文教学

2016-01-19 09:49 包倩梅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6、1

                                            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  包倩梅

        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个话题众说纷纭,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作文的思维空间最大最广,作文的天地里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所以,作文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逾千百种,笔者不敢班门弄斧。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做好作文教学:

        一.语文老师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词上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话其实一语道破了写作的真谛,也给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很大启迪。学生的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既不是老师教出来,更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语文老师的作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动生成。教师在“授人以渔”的引导过程中,首先是要配好“菜”,简单讲就是这堂课给“吃什么”和“听什么”。很多语文教师都强调作文课堂必须干净利索,凡是与中考、统考要求无关的内容不多半句话,就像是钟点工上下班一样,点到为止。此话固然在理,但作文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人文素养的陶冶,所以语文教师在备作文课时,就好比是你在读《哈姆雷特》,脑海中应该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但是如何将这些众多哈姆雷特的形象变成学生喜欢的,这里面包含两种工序,一个是筛选信息能力;二个是编制故事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两道工序上下功夫,往往第二种能力是目前语文老师欠缺的。为什么有人笑话中学作文课堂是僵尸课堂,是第二历史课,因为举例都是以死人故事为主。其中问题的关键就在,老师不能将古人故事融入现今社会,没有发现身边类同的事例,编排不出学生爱听的信息,无法真正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共鸣,没有共鸣的作文课堂,学生只会将写作文看成是与古人神游。
        二、.语文老师要成为会写作的人才
        写作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辛苦差事。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不愿花时间写下水作文,分析试卷作文的时候头头是道,但就是自己不愿写,我们说,河里的水有多深,别人说出来的是别人的,只有你下去试过一回就知道了。笔者分析语文老师不愿意写的原因有二:一是杂事多,没时间写。有的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社交活动多,备课经常是借助互联网,写教案都没什么心思,就不用提写作文了。二是能力不足,不敢写。这种情况目前很普遍,笔者记得曾经听过一堂作文课,授课者号称“名师”,展示了学生的习作后,他给出了点评,然后亮出了自己的佳作,殊不知作品一出来,就被眼尖的学生挑出两个错别字,并指出语法上存在问题,该名师的脸陡然红了,那种滋味也许只有他最清楚。笔者的作文课不会讲太多的理论和技巧,只是把自己平日练笔的和剪下一些优秀的文章展示给学生,请他们评,提意见。每次得知有同学的文章得奖时,其他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羡慕,我告诉他们不要羡慕离你很远的榜样,榜样要看得到摸得着,我的收获就是坚持写的结果。学生们纷纷在日记中写道,“没想到语文老师的工作那么繁忙,还坚持写文章,文章还能获奖,真的太牛了。”“老师的文章虽然发表了,我想,我如果坚持写,当我到他那个年纪的时候,我一定可以超越他” 。
        三.语文老师要做可欣赏的雅人
        笔者认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欣赏是相互的,做会欣赏学生的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欣赏的老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形象气质要得体,要符合师者的标准,其次是教学语言要幽默、有温度,不是冰冷冷的审判语,更不是刻意制造老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的话。所以,在每次新学期开始,语文教师不要急于上作文课,而应该是精心打造自己的语文课堂,提升自身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只有喜欢上你这个人,才可能喜欢上你的课堂,作文课其实就是一个集中检验。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教师也要学会欣赏学生。我在课堂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一颗星星,那么老师就应该让你努力成为太阳;如果你是一颗太阳,那么老师就应该让你发光发热照耀银河系。”我所强调的就是,老师一定要用放大镜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不是材的学生,只有没培养成才的学生。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来发现学生被忽视的闪光点,作文课可以看成是学生闪光点的集中展示,也是学生各类作文素材的积累,更是学生最喜欢的“料”。学生常以惊讶之态聆听“惊人”之语,课后在作文和学习中的表现常是“不可思议”。
        我当语文老师好几年了,作文课一直都是学生最喜欢的,最主动参与的,最善于动脑、最善于思考的课堂。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奋斗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倡导习作教学融入生活,只有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才能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才能让学生的写作从此变得轻松起来。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