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社区>>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正文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2010-04-12 16:36 张洁 今日文教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小学  张洁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课题。在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众多可能的途径中,不脱离教师工作实践的“反思”,因为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受到重视。反思可以让老师更智慧的工作,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年前,在课改刚刚起步的初期,为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应用,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绝大多数教师仍处于是在学校要求之下而进行的被动课后文本的反思,其反思内容多数较为笼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整堂课的整体反思,描述教学过程加上简单的评论,第二类是对教学片段的反思,对课堂上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设想;而无论哪一类反思其反思内容的随机性很大,反思点零乱,抓住一个问题进行系列反思的案例几乎没有;另外,反思中,对教师自我行为或学生行为的描述多,对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少,有些分析也是很肤浅的表面分析,没有找到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反思培训多为群体式指导,忽视了教师个性化差异的需求,缺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因此,教师的反思基本处于“费时、低效、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指导教师掌握反思方法作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切入点展开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实践研究,探索策略

   (一)初步研究,形成反思基本方法

    1.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

    我们在进行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前对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反思等多个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首先从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入手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此开展了以下实践研究。

    2.基本实施步骤

我们认为,教师反思的目的是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反思就是盲目的,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把确定教师个人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作为开始学习反思的起点。反思要从问题开始,没有对明确问题的反思,其反思是无实效的。因此,第二步,是帮助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寻找并明确目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是在帮助教师明晰自己将要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反思。第三步,督促教师思考并提出对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第四步,教师进行行为实践。第五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发现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解决方法进行系列反思,并积累。第六步,建立制度指导教师对系列反思进行阶段总结,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反思点,制定新的目标进入下一个循环。见以下的示意图。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3.引导反思的关键环节——反思表的设计

对于初次学习反思的教师来说,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师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的反思方法比较笼统,如:写得与失、写师与生、写教与学、写特殊事件等等;要选好切入点,要有理论分析……但教师如何把握反思的切入点,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反思对教师依然是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专门设计了一个反思表,帮助教师明确反思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观察的目的性、描述的针对性、分析的深入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表力求反映本学期教师自己研究的内容,记录平日的研究过程和对问题的思考,帮助教师抓住反思的重点环节和内容。反思表的基本内容包括:预设的反思点-相应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出现问题场景或过程的描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验证改进结果。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对反思知识的培训,如: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案例分析点评等等。

   (二)深入研究,提升反思的实效性

    1.总结经验,探询新方法

    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实践研究,老师们通过自己反思,自己设计,已建立了良好的反思意识,并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反思点,并能根据反思点进行反思,尤其对自己的观察、判断、评价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但我们发现老师们虽然能根据反思点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但对落实环节中学生呈现的状况往往顾及不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透彻不全面,造成在教学方面的反思实效不大,即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不明显。而在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单有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是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决定从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入手,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关注到课堂不易关注的问题及提高教师对产生问题原因进行深刻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反思的实效性。

我们提出的“同伴互助”的方法是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高玲在《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教师反思需要有支持反思、促进反思的环境,教师的反思在个体反思之外,还应有同伴互助的方式。一位教育家也指出: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育权威人士学校校长、其他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大学教授等,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支持、合作。没有这种支持与合作,教师的反思很难进行。尤其在教师教学方面,由于上课教师很难全面关注到学生的表现,这时就特别需要其他老师帮助该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帮助老师一起反思,这样才能更真实、深入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以后的教学。布鲁巴奇等人曾经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之一就是“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2.依照理论,具体实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申继亮、辛涛两位教授曾指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与任务指向型两类。自我指向型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任务指向型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我校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反思表”的应用锻炼后,自我指向型教学监控能力有所提高,而薄弱环节在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等各具体环节的调控和反馈能力。为此,我们的“同伴互助”的关注点是帮助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达到深刻性,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等教学具体方面的调控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结好同伴,设计好观察表就尤为重要。

因此,同伴互助的第一步是“结同伴”,第二步是设计观察表,第三步是授课和进行观察记录,第四步是根据反思点共同反思,第五步根据反思修改观察表内容然后再实践,直至达到满意效果为止。然后可以再找新的反思点,再继续进行。下图简单表明了该方法的流程:

教师教学反思方法的指导

具体来讲,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要求:

    1)结同伴,分小组

我们依据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成立了科研核心组,中心组成员由各学科的教师组成,我们将中心组中三位同学科的老师结为同伴,组成同伴协作组。为了尽量做到同学科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在一个同伴协作组中,我们通过“教师关注度”量表对全校教师的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进行结伴分组。小组中每位教师要确定自己的反思点。每次活动,由小组中的一位教师按照反思点设计的教学进行授课,其余同伴和其他教师听课,并用观察表进行记录。

     2)设计观察表

期初,我们就课堂观察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尝试设计课堂教学中反思点所对应的教学活动的观察表。但在实践中,老师们对观察点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原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应用的局限性。于是,我们把教师独立设计观察表这一步骤,也加入了同伴互助的方式。每次活动前,“同伴协作小组”的成员要共同据授课教师的反思点设计观察表。观察表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各环节的表现,授课教师在观察表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反思点和观察学生的观察点。为了便于记录,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经验把学生的表现分类分层的呈现在观察表上,这样,一方面体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预设,另一方面也便于观察教师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记录。总之,观察表要遵循好量化、易观察、相匹配的原则加以设计。通过共同设计观察表促进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认识的深刻,促进教师深钻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3)教师授课,同伴记录

 授课教师现场上课,其余教师听课并根据观察表进行观察和记录。

     4)共同研讨反思

课后,参与教师一起分析汇总观察表,研讨是否可以说明据反思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为了能更好、更系统的反思交流,我们在研修网上开设了我校反思核心小组协作组反思研讨区。上课前教师提供反思点及观察表,听课后中心组成员和更多成员参与研讨,研讨后再讨论区发表见解进行讨论,学科主管针对老师们对本学科研究课发表的建议进行总结及点评。

5)提出反馈意见,调整观察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表的记录和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观察内容,然后再在其它同级班实践,就这样反复轮回直至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一个反思点的问题解决了,还可以另外再设计一个反思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也真正落实了反思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活动,不仅仅是授课教师进行了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凡是参与的老师,尤其是同伴老师,在经历同步教学反思后,从中也能受益匪浅,所以我们实施的“同伴互助,课堂观察”的教学反思方法实质上就是教师的集体合作反思,通过集体的活动使参与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三、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1.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反思的培训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行为得到改变,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诸多教师有着切身的体会。

如我校的语文教师姚兰围绕“提问针对性和趣味性”进行教学反思,经过2年的探索,已经能抓住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根据教材重、难点熟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了,她的课堂上一改过去“老师设问不到位,学生听不懂,造成一问带出多问,老师问题碎,偏离重点,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经常看到的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互动交流畅通”的场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区级评优课中获一等奖。  

再如我校的数学王新老师围绕“层次教学的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经过2年的努力,她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各有所得,他们更喜欢学数学,课堂的学习研究气氛浓厚,发言积极踊跃,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全班数学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100%

    2.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三年来,教师论文获奖:国家级20篇;市级篇180多篇;区级一等奖30多篇。赛课:国家级4节;市级9节;区级12节。各科教师参与区教材介绍30次,上传区研修网共计352件;片、区、市、全国录像课、研究课共计20节。教师辅导学生:(创新作品、小巧手、机器人、朗读、故事大王、绘画、软笔书法)国家级获奖11个;市级30个;区级一等44个。学生成绩逐年提高。在综合督导和各学科视导中得到认可与好评。

    ()反思

管理者在指导教师反思实效中应关注的问题。

学会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第一步。在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实效性的实践中,核心指导思想是使教师进行有引导的反思。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认为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培训中以下几个问题应该重点关注。

第一:学校的制度要求与教师的自觉主动结合

以促进专业发展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动力主动进行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理想境界,学校管理者制定教学反思要求的目的是帮助和促进教师养成反思习惯,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帮助教师认识和掌握“为什么要反思—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等问题,尤其要特别帮助教师把反思与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经常提醒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思考“我做了什么—我做的有效吗—我做的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等问题,使反思能够真正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要从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认识的能力入手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始于问题,是对问题的探究,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提高教师发现、判断、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即教学问题的认识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首要问题。研究实践表明,提高对教学问题的认识能力与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问题认识能力强的教师反思主动,目的性强,反思效果显著;同样,教学反思能力越强的教师,对教学活动越有深入的思考,越能意识到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反思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 

管理者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而且要帮助教师确定反思的内容,要提倡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反思,这个问题既应该与教师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又应该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鼓励教师长期关注一个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反思成系列,有深度,对教师掌握反思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注:本文属“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校本课题”西城区玉桃园小学“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在《现代教育报》20104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