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走下讲台”讲课 正文

“走下讲台”讲课

2010-03-29 17:33 刘纯广 今日文教学3月22日10版

“走下讲台”讲课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刘纯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有一个教学重点,即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时养成做批注的好习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朱自清写的文质兼美的一篇散文《绿》,同时编者在本文旁边做了详尽的批注做为示范。想到我所带的这届学生在此方面恰恰有所缺失,于是心中便萌发了一个念头-----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这种读书方法。可在我讲课贯穿这一想法时,却又有了一份新的收获。

第二课是陆蠡的《囚绿记》,教材也专门在文章的右边留了较大的空白做批注用。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朱自清的《绿》的批注方法要求学生对配方做圈点批注。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批注方法给文章加批注,我则在学生中间地巡视。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做的批注相当精彩,而成绩差的只能简单的做几个标注,就这样我在教室内游走了几圈后已基本了解了每个学生做批注的实力。脑子里马上对下面的教学内容做了些调整。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便一面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一面倾听他们的讨论内容,还偶尔对学生做些指导。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更大了,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挖掘的也更深刻了。比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绿的枝条是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有的学生就在句子旁边画了一个大的“?”。有的学生在“伸长”、“攀缘”、“舒放”下加了小圆圈(关键词),进而提出问题: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还比如“为何作者对绿枝先称“绿影”、“绿囚”最后称“绿友”等。就这样,我一直游走在学生们中间,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们也都面带笑容,神情投入,答题积极主动。就连平时爱睡觉的严登飞同学书上也有了好多批注。

于是我想,如果我们教室的四壁都有黑板,无论老师走到哪个方向,都可以随时板书,那样既可以走到学生们中间讲课,又可板书,该多好呀!

其实,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走下讲台讲课的形象才更加真实、更加动人。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师生互动共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所谓走下讲台讲课,主要指改变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知识的新式教学。走下讲台更符合知识和教学的本 质。

通过这次偶然的尝试,我感受出走下讲台讲课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动向,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二便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做个别引导或辅导。

第三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没有了,师生间的隔膜消失了,学生真的成了学习的主动者了。

第四有效地避免了个别学生容易开小差行为。老师一直在教室内巡视讲解,易开小差的学生再也不敢分心了。

 

(李振君推荐  请发表于科学导报)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