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称端五,端阳,有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等等别称,但是,它还是“诗人节”的同一称谓。端午节为什么也是诗人节?这主要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伟大的诗人屈原“怀沙”投江的忌日。
端午节早已经是中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了。但是,前两年中韩有个端午节申遗纷争,最后还是中国属于正宗。
关于端午节,网络搜索居然有六千八百多万条资讯,可见公众对端午节的热爱程度。
尽管关于端午的由来,网上有众说纷纭的争论。有的,居然还要别开生面给诗人节改名为“同志节”。这种说法,非常不靠谱。而且是毫无根据的对屈原进行侮辱!
屈原是春秋楚怀王时期的一位爱国贤臣,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后遭秦国“特务”张仪,的离间、收买。楚怀王听信了皇后郑袖的馋言被贬去职位,流放到沅、湘流域。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这是中国人普遍的习俗。
另外,在江浙一带有流传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也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奔吴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伍子胥遭权贵谗害,被夫差赐死。伍子胥在死前: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话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伍子胥和屈原,都是楚国被谗言陷害的爱国良臣,因此,都有纪念的意义。
到了汉朝,孝女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这已经是屈原之后500多年的事情了,只是和五月初五是同一个日子而已。
这三位名人,有很多共同点:其一都与五月五日有关,屈原是五月五日投江,伍子胥是五月五日被抛尸江中,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其二都与水有关,屈原是跳水自杀,伍子胥是抛尸江中,曹娥是投水寻父;其三,都与忠孝思想有关,屈原是忠,伍子胥是忠,曹娥是孝,实际上端午节也承载着中华的忠孝传统的。
端午节,五月五日是一个令人忌讳的特殊日子!让人怀念好人的日子!化悲痛为力量的日子。
端午节虽有众多纪念意义,不同的民俗。但是主要还是诗人节更占主流。
诗人,是吹响时代号角的战士!
诗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者!
诗人,是塑造人类灵魂的魔术师!
诗人,是未来世界的探索先行者!
屈原是中国和全世界的诗神,因此,端午节和诗人节是同一的称谓。
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节令门 端阳 [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编辑:雨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