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正文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2016-06-02 08:38 记者:许顺喜 健康导报
分享到: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白俄罗斯客人弗拉基米尔、玛丽娜等人参观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时合影留念

  健康导报(记者:许顺喜 摄影:聂伟丞)近日,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联盟代理副主席国沙、文化联盟中国首席代表刘瀚锴;白俄罗斯国家著名歌唱家弗拉基米尔;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玛丽娜;优秀俄语翻译王焕焕等人于5月29日赴浙江省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和友好访,期间受到了金东福先生等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金东福、倪林德与白俄罗斯贵宾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在台州期间,白俄罗斯贵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台州市沿海地区以及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并与合作社负责人金东福、倪林德亲切交流。据倪林德介绍;早在30余年前,倪林德的父亲倪大友,就在家中圈养奶牛。后来,由于奶牛数量不断增加,就搬迁到五条河西侧。数年之后,倪大友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台州椒江区农业局有关领导的要求和指示精神,倪大友的奶牛场再次搬迁到位于八条农场的奶牛园区。2010年10月13日,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依法宣告成立。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还解决了一些下岗职工和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白俄罗斯文化联盟代理副主席国沙、中国首席代表刘瀚锴与金东福亲切交谈

  看到一头头骠肥体壮的奶牛,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联盟代理副主席国沙先生好奇的问倪林德先生,你们合作社奶牛存栏现在有多少头?饲料从哪儿进口?倪林德先生向囯沙先生介绍;目前奶牛的数量已经达到400余头,饲料都是从美国,新西兰等国进口⋯⋯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玛丽娜等人与金东福、倪林德在一起合影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白俄罗斯贵宾在奶牛养殖基地参观时合影留念

  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玛丽娜女士边拍照边接过话茬,高兴地对金东福他们说:“作为私有企业,你们的规模真的很大,在我们白俄罗斯,除国有奶牛养殖企业之外,一般是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私营奶牛养殖企业,欢迎你们有机会到白俄罗斯参观考察,与白俄罗斯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企业多多交流养殖技术和饲养经验,相互取长补短”。金东福,倪林德愉快地接受了玛丽娜女士的邀请!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金东福、倪林德陪同白俄罗斯客人参观台州沿海地区

  白俄罗斯国家著名歌唱家弗拉基米尔先生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不停地用手机拍摄那些神形兼备,可爱的奶牛,嘴里还不停地用不太标准的中国普通话,伸出大拇指对金东福说:“好好好,你们的奶牛养殖场真是太棒了!”俄语翻译王焕焕不仅忙着为客人翻译,而且还要不停地用手机拍照。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白俄罗斯客人在台州市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联盟中国首席代表、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东福、倪林德和他们的奶牛养殖合作社作为台州市放心用奶的标杆,首先得益于党和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关心帮助,同时,也是他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艰苦奋斗,苦心经营的结果。”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金东福、倪林德陪同白俄罗斯客人参观奶牛养殖基地

  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联盟代理副主席国沙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白俄罗斯文化联盟的负责人,我们今后会组织更多的白俄罗斯各界人士来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参观考察,并将金先生,倪先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到我们白俄罗斯进行交流,衷心希望你们的奶牛养殖场越办越好,越办越兴旺⋯⋯”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金东福、倪林德陪同白俄罗斯客人参观奶牛养殖基地

  倪林德最后告诉记者,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奶牛场除了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外,还引入了现代化的养殖管理与先进理念,而且场内的产奶、储运设备都是目前台州市最先进的设备。正因如此,他们奶牛场输送出来的奶源在合作厂家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白俄罗斯客人到台州大友畜牧合作社进行友好访问

  考察结束后,白俄罗斯客人与金东福、倪林德合影留念

  现如今,台州市大友畜牧合作社日产好几吨优质牛奶的养殖场业务越来越多,整体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他们也自信的感觉到,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