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教百科>> 玉米发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正文

玉米发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014-06-03 17:23 文/郝金虎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5月23日B6版
分享到: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危害,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取长效治理、应急防治相结合治理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一、玉米粗缩病
        症状识别: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蝽象传播引起的玉米病毒病,苗期受害5~6叶时症状表现为病株矮化、生长迟缓、大叶片浓绿浅绿相间,且扭曲,心叶白绿,不能伸展开,甚至腐烂而死。节间缩短粗肿,分蘖簇生,多数植株不能抽穗结实,抽雄后雄穗轴明显短缩,雄花发育不良,果穗小,玉米饱粒小,甚至没有饱粒。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威胁很大的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就会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目前生产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农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特点,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目前生产应用中没有免疫性品种,所有玉米品种都发病。对玉米粗缩病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绥玉七号、海玉六号。二是适时早播。玉米安全播种期以内,播种越早,苗龄越大,发病越轻;反之,病害越重。根据蝽象发生规律,玉米播种在4月28日以前,可使玉米病敏感期与蝽象传毒期错开,大幅度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三是及时中耕除草,彻底拔除病株。适时中耕,铲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恶化蝽象生存环境,降低蝽象数量。及时拔除病株并深埋。四是及时施药、科学防治。大部分农户对玉米粗缩病知之甚少,麻痹思想严重,不防治或很少防治,即使防治,也是在6月中旬才施药,已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期。
        二、玉米螟
        发生规律及危害: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1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玉米的叶、花、茎秆、果穗、果柄。1代幼虫仅危害心叶,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4~5龄幼虫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螟虫危害十分重要。2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在抽丝期前后,到4~5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和籽粒品质,造成减产减收。
        防治方法:首先处理好越冬寄主秸秆、根茬、穗轴等,特别要在春季越冬虫羽化前处理完毕。采取烧、铡、沤、药封切口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这是减轻玉米螟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玉米螟咬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状,当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玉米累计有卵30块/百株以上时,还需防治1次。可用48%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4 000倍液加叶面肥喷雾防治。玉米田累计有卵5块/百株以上时即需防治。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