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一本书的四种读法——读《卞和传奇》 正文

一本书的四种读法——读《卞和传奇》

2010-01-29 22:03 王俊楚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

李修平、虢光新二人合著的《卞和传奇》我只花了几个晚上就将其通读完毕。后又欣闻该书经《中国作家报》选编,入选《新世纪文库》,再版发行,并被中国文学馆收藏,不禁为二位作家感到由衷地高兴。作为保康文学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捧读完毕,我真实感受到这本书的意义完全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展示给我的完全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的价值。在我看来,这本书至少有四种读法。 

一位传奇人物的精神史诗。作为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与后来扑朔迷离的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玉玺一样,充满传奇色彩。《韩非子·和氏篇》和汉代刘向编撰的《新序》中对其均有记载。他在荆山得玉,把它先后献给了厉王和武王,却不幸被冠以拿石头欺骗君主的罪名,失去了双脚。但他仍然矢志不移,奉玉璞泣于荆,最后遇文王,献玉成功,使得这出自荆山、后被赐名为和氏之璧的璞玉得以名扬天下。文王感其忠,悯其贞,封候拜相,他却辞而不就。在保康重阳,卞和丞相墓址尚存,当地人至今还把卞和当神来祭祀。无论是史实资料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卞和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历史却给他赋予了荆山泣玉的悲剧,这让他成为一个悲剧英雄。而悲剧英雄却用其残缺的肢体为后人留下灿烂的文化瑰宝和悲壮的精神史诗。《卞和传奇》一书穿越时空,引我们回到楚人辟在荆山的遥远时空,曲折演绎了卞和得玉、献玉的艰难历程和悲欢传奇。小说中,卞和靠着坚信荆山出玉的坚定信念,几度深入荆山腹地五道峡,经过千辛万苦,寻得荆山之玉;而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历经千难万苦,献玉于楚王,其间饱受人间苦难,甚至几乎在政治的倾轧下丧失生命,但他仍然矢志不移。即使是在敌国的诱惑和威胁下,他仍然固守忠贞爱国的底线。最终和氏壁散发出的灿烂光辉,完全可以理解为悲剧英雄卞和始终如一、坚韧不拔、忠贞爱国的精神在千古流芳、源远流长。

一部荆山原生态文化的简洁读本。卞和生于荆山,历史查之有据。两位作者也生长、生活于荆山。作者之一的虢光新先生还有幸工作于楚故都和卞和墓所在的重阳,而李修平 先生也主编过多部反映保康生态文化、旅游风光方面的专著。这奠定了两位作者丰厚的荆山生态文化底蕴。作品中,作者将蕴藏于保康的民俗民歌、民间文化、风物景观等大量融入作品,既增添了作品艺术魅力,更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山歌、五句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拾,民歌《十月怀胎苦》婉转萦怀,独具特色。同时将保康的五道峡、九路寨、朝元山、汤池峡温泉、聚龙山等著名景观,野生腊梅、牡丹等珍稀植物巧妙渲染,充满浓厚的荆山文化气息,为保康生态旅游作了生动注解。读过此书,让读者对保康生态旅游和风土人情有一个基本的轮廓和大致的了解。

一本展示荆楚文化的指南。处于荆山腹地的保康是早期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史记》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毕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卞和献玉的著名典故,注定使卞和要成为楚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符号。而楚国是如何从辟在荆山跋涉山林而走出大山,以事天子的本书以卞和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以楚国早期的发展为背景,全景式演绎了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时代的历史,既有政治历史的生动演绎,又有民间民生的生动再现,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热情讴歌了荆楚山水物貌和风土人情。正如中共保康县委书记 陈丰林先生在序中评价那样:不仅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长篇小说,也是一本展示荆楚文化的指南。” 

一个玉文化的初级读本。卞和的传奇与玉紧密相连。一部《卞和传奇》,演绎的就是和氏之璧得见天日的曲折历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卞和传奇》也是和氏璧传奇的一部分。为了著此书,作者又大量涉猎了关于玉文化方面的知识。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识玉、养玉、辩玉等方面的知识。在封建专制时代,玉被当作是权力的象征,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在小说中,对于玉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注解。这让我们在为作者广博的知识面而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分享了书中玉文化知识对我们的滋养。 

相关新闻

有感 读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