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去尽显本色 删繁就简是好课
文/周瑞馥
摘要:语文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做到“删繁就简”,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实践简约的语文教学。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的处理要在简明有度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对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尽可能地简洁流畅,做到“深入浅出”。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简便实用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 简约有度 简洁流畅 简便实用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百花争艳的新格局。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在改革之中,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也随之出现,如:为了让学生“主动”,就兜圈子提问,把语文课上成了“质问课”;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就进行小组等多形式的讨论,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这些泛语文、非语文、窄语文的东西使语文课堂既热闹又时髦。试问,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吗?能对文本进行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吗?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删繁就简”,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一、文本处理简约有度——删繁就简三秋树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那么,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应遵循此原则。同时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作为切入点,从而达到文本的理解、感悟。如在《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抓住“玩能出什么名堂”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进行研读、品味、感悟,最后师生统一到“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这一主题上来,使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与文本进行充分地对话,悟出其中的滋味。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也领会了作者和编者的意图,在简约有度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简洁流畅——冗繁削尽留清瘦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于是许多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以此为据,先让学生选择,你喜欢怎样谈就怎样谈,你喜欢谈哪段就谈哪段。然后是蜻蜓点水似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表演),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最后就文中或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是课堂氛围也热闹活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实质上,学生的“自主”是否体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上呢?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上又能多大程度上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是否又会出现新理念下的“课堂看客”呢?我认为学生学习的“自主”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学生在阅读《格林童话》、《哈利波特》之类的书籍时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尽量避免课堂上的繁琐分析,把语文课上成了“说教课”,要设计简洁流畅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悟作者的心灵,体验人文关怀。
三、教学手段简便实用——莫忘语文来时路
而今,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包装,大容量,形式繁多,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恨不得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讲台上摆得花花绿绿的,学生的身上也变得花花绿绿的。这些繁杂的教学手段虽然在教学中花了很多时间,实施了很多环节,最后学生的收获却很少,甚至有许多学生连课文也读不通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简便应用的教学手段。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把读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积累。教师的一切教学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文本中的美的内涵的欣赏;有利于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有言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在课堂更应该让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对课文从陌生到熟悉,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学习过程,突现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完美组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浮华去尽显本色,删繁就简新语文”。让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活泼地舒展开来,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意义的需求。让生态自然的语文课堂展现教师、学生心与心相互接纳,情与情相互沟通,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和谐温馨的课堂!
作者: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桐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