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少教多学促改革 正文

少教多学促改革

2014-03-12 15:32 文/孙秀丽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
分享到:
        为适应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少教多学方能更快地促进小学课程改革。教师该如何适应新的教改思想,在课堂中又该如何定位?
  “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改课”,课堂教学改革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性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
  “少教”就是精心设计每课的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津津有味地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获取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少教”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关键部位要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知识产生的背景,应用范畴,与它相近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多学”就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中,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领悟的过程。只有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从初步掌握;再通过拓宽,加深达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变型练习,达到触类旁通。真正起到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潜移默化的作用。
  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远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得到保障。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收益,学有提高。古希腊的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凭借生动、有趣的情节语言,找准教材切入点,淡化“教”而突出“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到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不是主宰者。如:我在教学《桃花心木》这一课的时候,我适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了解到的知识介绍桃花心木的特点。一位学生介绍“桃花心木是世界上一种名贵的树种,耐虫蚀,是做船、做家具的好材料。”我继而又问“大家想不想见一见桃花心木的样子”接着进行课件演示学生谈自己的直观感受。大家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高大笔直”,有的学生说“挺拔茂密”。这一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质疑,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质疑氛围。帮学生形成敢于发问的习惯,而学生也已在自己的质疑、讨论中掌握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劲头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人,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有人主张语文教学中有“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讲。我也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但“三个不讲”是指所讲的必须是学生该懂而却又未能自己读懂的东西,并非什么都不讲,什么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往往流于文字表面,看不到语言背后隐藏的含义和情感,更难发现语言表达形式中的规律性知识,由此会产生浅读、误读、错读。
  “精讲多练”、“少教多学”,是不是应该做到:教得少一点——观察多一点;教得少一点——体验多一点;教得少一点——思维多一点;教得少一点——阅读多一点。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最大的“教”就是“不教”。在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我们的学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2. 《语文课程标准》
  3. 古希腊的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名》
  4. 爱因斯坦 《物理学的进化》
  5.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元联校中心小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