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校园文化>>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正文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2024-12-17 09:50 雨润 今日文教周刊
记者 雨润
 
       在新闻工作的漫漫旅途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瞬间,如同繁星点亮平淡的采编之路,而我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中学老师蒋晶蕊的相遇,便是这样一段充满奇妙缘分的故事开端。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一、歌声牵线,与蒋老师相遇
       那是一次前往桂林市龙胜县平等镇广南村的采风,旨在深入探寻当地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感受民俗风情背后的深厚底蕴。经过精心筹备,我们如期抵达广南村,有幸参与到那场热闹非凡的“侗年”节庆祝活动中。那一天,整个广南村就像是一座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当地侗族同胞身着绚丽多彩的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芦笙的悠扬旋律在空中飘荡,草龙在人们的舞动下仿佛活了过来,盛大的民俗巡游队伍如一条彩色的长龙穿梭在村落之间,还有那十分丰盛充满欢声笑语的侗族“百家宴”,以及别具特色的“侗族火塘节”,实在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大饱眼福、口福,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
       采风结束后,我们满载着收获与美好的回忆踏上回程之路,路过了桂林市临桂区。这个地方可不简单,素有“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状元”之乡的“三大”美誉。开国上将李天佑、抗日名将李宗仁就在此诞生;肖建刚、唐灵生等9名体育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就在临桂区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在科举历史上,全广西共10名状元,临桂区就占了8名,因此临桂就获得“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就更能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两代,全广西进士有711名,临桂区就占有达242名之多。清代知名岭南大儒陈宏谋、三元及第陈宏昌的故居,距离桂林市政府也不过约6公里左右。面对如此丰厚的人文积淀,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我们,实在按捺不住想要实地探访一番地冲动,于是决定走进临桂区,去亲身感受那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们慕名来到桂林市政府对面的山水公园,这是桂林市面积最大的公园,宛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美得让人陶醉。走得有些疲惫的我们,便找了处地方坐下小憩。就在这时,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如同一缕清风飘然而至:“游一回龙脊梯田,做一回人间神仙”。那歌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下子让我原本有些昏沉的头脑豁然开朗,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燥热感也被阵阵清爽所替代。更奇妙的是,它唤醒了我心底的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我不禁好奇地循声望去,只见山脚下的一位美女正沉浸在她的歌声之中。
       其实,这份“似曾相识”是有缘由的。我在几个月前,曾审核通过在我报发表了一篇稿件,正是这首名为《龙脊梯田》的歌曲。当下听到的歌声,正是经我审核通过在报上发表过的那支曲子呀。曾记得,作者在歌曲稿件后面,还给编辑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内容让我记忆犹新。信中讲述了她创作这首歌曲的初衷,饱含着对龙脊梯田以及龙胜旅游业深深的感恩之情,还有创作过程中经历的重重困难与坚持。当时,我被作者的这份真诚与执着所打动,经过认真严谨的审核,最终认可了这首歌曲的质量,同意让它在本报纸上发表。
       此刻,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哼唱起来,或许是我的声音引起了歌者的注意,于是她便径直朝我走来,带着几分腼腆与好奇问道:“冒昧问问大哥,这是一首新歌,你是从哪里得来,怎么也会唱了?”我坦诚相告,将自己编辑的身份以及与这首歌的渊源一一向她道来。她听后又惊又喜,随后略带矜持又大方地自报家门:“编辑老师,你辛苦了,错爱我了。今天实在幸会幸会,我就是这首歌曲的作者蒋晶蕊,感谢编辑对我作品的抬举,让它公开发表在报上。”短暂沉默后,蒋晶蕊老师热情向我们发出邀请:“编辑老师,看你手上水瓶,里面已经空了没水了,到我家去,喝油茶吧!典型的龙胜味,我亲自下厨煮。”说实话,当时走了许久,确实感觉有些口渴了,而且一提到那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胜油茶,我的嘴里就开始泛起阵阵馋意。在之前去龙胜平等采风的那两天里,虽然也品尝过不少油茶,但那独特的味道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还没喝够呢。于是,我略带犹豫地问道:“你家远吗?不必了吧?”蒋老师赶忙笑着回答说:“不远不远,就在下面,只四分钟,就可到家。我哪有车,跟我来吧。”她那热情好客的态度,大方而又真诚的模样,让人实在难以拒绝。我转头给同伴波波使了个眼色,便一同欣然接受了蒋老师的邀请,跟着她朝停车的地方走去,满心期待着去品尝那地道的龙胜油茶,也期待着接下来与蒋老师进一步的交流,去深入了解这位才华横溢而又热情友善的老师。
       就这样,一次偶然的采风,因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与蒋晶蕊老师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般,在这山水如画的临桂区相遇了。而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后续与蒋老师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更是如同璀璨星辰,串联起了一段令人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经历,且听我慢慢道来。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二、走进蒋老师的书房,探寻别样世界
     (一)丰富的乐器陈设
       走进蒋老师的家中书房,仿佛踏入了一个小型的音乐殿堂。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乐器,各类管弦、线弦乐器应有尽有。二胡那古朴的身姿静静摆放着,仿佛在诉说着悠久的音乐故事;笛子精致小巧,让人联想到它吹奏出的清脆悦耳之音;琵琶造型优雅,宛如一位古典佳人侧卧其间;葫芦丝带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散发着别样的韵味;钢琴则展现出大气与庄重,那黑白相间的琴键仿佛有着无尽的魔力,等待着人们去奏响美妙的旋律;古筝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琴弦似乎在轻轻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能传来悠扬的乐声;小提琴线条流畅优美,充满了艺术的浪漫;电子琴又展现出现代科技与音乐结合的独特魅力。
       这些乐器虽然繁多,但陈放得有序整齐,杂而不乱,每一件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看得出主人对它们的珍视。它们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仿佛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共同营造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充分彰显出蒋老师对音乐深深的热爱,让人不禁想象着蒋老师平日里沉浸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的专注模样。
      (二)满架书籍的深意
       再将目光投向书架,上面的书籍也是丰富多彩,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每一层都好似有着独特的故事。
       第一层摆放着诸多音乐人专用的书籍,像《音乐理念》、《作曲基础》、《音乐史》、《曲式与作曲分析》等等。这些书籍涵盖了音乐创作、理论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方面,从它们略显陈旧的书脊就能看出,蒋老师肯定是反复翻阅、仔细钻研过,它们是蒋老师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学习的见证,也为她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第二层则是教育类的大部头书籍,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所写的《教学勇气——漫步老师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还有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以及特级教师于漪的《岁月如歌》《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等。这些书籍体现出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度思考与钻研,她不仅仅满足于音乐教学,更希望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更全面的教育引导。
       第三层是一摞中学生用的作文辅助读物,例如《中考创新作文直通车》、《高考作文创新训练序列》等,这表明蒋老师在关注音乐教育与常规教育的同时,还心系着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希望能通过这些读物帮助学生们在写作方面取得进步。
       让人感到些许意外的是,书架上并没有年轻人通常喜爱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也不见科幻或侦探小说,更没有女生常用的养生保健资料或读物。面对这样别具一格的藏书情况,我们不禁对蒋老师充满了好奇,猜测她肯定是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和诸多故事的老师,那些故事或许就藏在她读过的这些书里,藏在她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之中,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寻。
       三、与蒋老师相处时光,尽显生活趣味
       在与蒋晶蕊老师相处的时光里,那一碗碗油茶的独特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悠长。蒋老师煮油茶的手艺,那可真是一绝,只要尝过一次,便让人难以忘怀。当我们走进蒋老师家,坐在餐桌旁,那刚煮好的油茶一端上桌,香气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屋子。
蒋老师笑着跟我们介绍说,桂林市的油茶,虽然总体特点大致相同,但各县的油茶却各有千秋,如龙胜油茶、恭城油茶、平乐油茶、灌阳油茶、兴安油茶等等,味道都别具特色。而蒋老师煮的油茶,可说是集桂林市各县及龙胜各乡镇煮油茶技艺精华之大成。原来,蒋老师爱喝油茶,也很“嘴馋”,常向朋友请教煮油茶方法。她在龙胜中学工作十年,学生遍及各个乡镇,常常下乡拜访学生家长。龙胜人热情好客,老师进家拜访,就先喝油茶后才谈事,蒋老师便趁这个机会主动询问家长煮茶方法,家长们爱面子且尊师重教,便无私地把煮油茶方法传授给了她。
    蒋老师说起她这些“偷师”的经历时,那真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仿佛每一次请教、每一次品尝,都是一场有趣的冒险行动,而这些经历,也都融入了她煮的油茶之中,让这小小的一碗油茶承载了满满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人情味儿。
        四、为人师表的蒋老师,多彩的教育故事
      (一)丰硕的教学成果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蒋晶蕊老师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她用自己的才华与热情,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回顾她在龙胜中学工作的十年时光,各类荣誉与奖项如同繁花般纷纷绽放在她的教育生涯之路上,多达四十余项(次),平均每年都能收获三次以上,这一骄人的成绩足以证明她在教学领域的卓越能力。这些荣誉涵盖了校级、县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等各个层面,每一个奖项背后,都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与不懈努力的见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蒋老师在指导音乐高考艺术生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教学水平。她所带领的艺术生在高考艺考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就有学生石志媛等曾荣获全区(省)第二名的殊荣,这样的成绩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且,经她悉心指导的艺术生,高考的大专以上录取率每年都能稳定保持在95%以上,更有一些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表现,成功被985和211等知名高校录取。
        蒋老师的教学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们优异的考试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对她的高度认可与赞誉之中。正是蒋老师对教育事业有着这份深深的热爱与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她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学生们点亮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也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独特且重要的力量。
      (二)有趣的校园轶事
       校园生活就像一部丰富多彩的生活剧,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蒋晶蕊老师在校园里的经历,也有着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有趣故事。
        龙胜中学,那是一所校风校纪十分严格、教学质量颇高的示范性高中,学生们都自觉遵守着佩戴校牌的规定,进出校门必须佩戴校牌,已蔚然成风。那天,蒋老师和两个高三女生并排走着,她们手挽着手,有说有笑,心情格外舒畅,径直朝着校门走去。可还没等跨进校门,就被门卫大叔给叫住了。大叔朝她们招了招手,示意她们到门卫室去。蒋老师和学生们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听从了安排。
       到了门卫室,大叔让两个女生先进校,却把蒋老师留了下来。两个女生一脸不解,站在旁边不肯走,想要陪着蒋老师。可门卫大叔似乎没注意到这些,一脸严肃地开始教训起蒋老师来,问道:“你是哪个班的?怎么不戴校牌?”蒋老师刚想解释,两个女生就着急地为她争辩起来,说蒋老师不是学生,是她们的音乐老师呀。门卫大叔听了先是一愣,满脸的惊讶,随后才反应过来,明白是自己闹了个大误会,连忙向蒋老师道歉。蒋老师倒是没往心里去,还笑着对门卫大叔说:“大叔,你做得很对,我不会怪你!”
       还有一回,就在本学期开学初,蒋老师接到调动工作的通知,便到学校搬家。领导考虑到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指派了一位环卫阿姨来帮忙。阿姨一进蒋老师家,看到屋里的家具没多少,倒是书籍堆得到处都是,便顺口调侃了一句:“我的好妹子啊,你真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呀!”蒋老师听了这话,心里有点不悦或不服气,本想“忍气吞声”算了,可终究还是没憋住,灵机一动“针锋相对”地回了阿姨一句:“阿姨啊,你别以为我是个嫁不出去的剩女,其实我已是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将来还想生个二胎呢。”这话一出口,把在场的人都给逗乐了,原本略带尴尬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趣事,却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联起了蒋老师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从侧面彰显出她为人师表的豁达胸怀和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在面对这些小误会、小调侃时,蒋老师总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用她的风趣化解尴尬,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充满趣味,也让她在师生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又亲切的印象。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五、跨学科的助力,创作与教学相长
      (一)家庭影响与艺术成长
       蒋晶蕊老师的艺术成长之路,离不开家庭浓厚文化氛围熏陶。她的父亲是市公安局中的一员,并且有着一段别样精彩的经历——作为部队的优秀文艺兵,在重大节日时,连队举办的庆祝晚会,从组织筹备、日程编排,到各类节目创作等诸多事宜,领导常常放心地交予他一手操办。父亲不仅能歌善舞,对读书有着浓厚兴趣,还爱好文学创作,他写的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投稿到文艺刊物后,时常能被采纳刊登,足见其才华横溢。
        在这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中,蒋老师耳濡目染,从小便展现出对文艺的热爱,自幼就能背诵《三字经》、诵读《昔时贤文》,对二胡更是痴迷,唱歌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时代,她已成为班级和学校里的文艺骨干,舞台上常常能看到她活力四射的身影,她正用自己的才艺展现着青春的风采。凭借着这份热爱与天赋,蒋老师在高考时顺利考入广西师大艺术系音乐专业,开启了她更为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生涯。在大学里,她主修二胡,同时也不放松对声乐、钢琴、舞蹈等其他课程的钻研,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为日后的音乐创作与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家庭的影响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她踏上艺术道路的起点,并且一路推动着她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绽放光彩。
     (二)作文指导的神奇效果
       蒋晶蕊老师不仅在音乐领域颇有建树,还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方面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能力,“秀秀”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秀秀”是一名高考艺术复读生,其他学科成绩都还不错,可唯独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作文,就像一块沉重的绊脚石,拉低了她的整体录取成绩。从小学到高中,“谈文色变”成了她面对作文时的常态,这让“秀秀”陷入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之中,她的语文老师也为此忧心忡忡。
        蒋老师偶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后,便主动向她们伸出援手。想到自己爷爷石芳润主编的《高考创新作文训练序列》这本书。而这本书,曾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里面蕴含着许多实用的作文技法和灵巧的作文思路。于是蒋老师便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送给了语文老师张梅参考。
       张梅老师拿到书后,如获至宝,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经过仔细研读和实践运用,发现书中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便私下聘请蒋老师为“秀秀” 的作文课外辅导老师。蒋老师也欣然接受,从如何立意深刻新颖,到怎样巧妙构思文章结构,再到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蒋老师都一一耐心地对“秀秀”进行指导。
       在蒋老师的悉心帮助以及“秀秀”自身的努力下,神奇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秀秀”的作文水平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提高,曾经那个面对作文无从下笔的她,渐渐变得文思泉涌,笔下的文字也越来越富有感染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高考,“秀秀”成功克服了作文这块短板,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蒋老师这一跨学科的指导行为,不仅帮助“秀秀”圆了大学梦,更体现出跨学科知识传递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展现出她作为一名教师的热心、专业以及对学生满满的关爱,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不同学科领域间游刃有余、助力学生成长的独特魅力。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六、蒋老师的多重身份,书写别样人生
      (一)从音乐老师到作文编辑
        蒋晶蕊老师的生活,仿佛是一幅多彩的画卷,在音乐与教育的不同板块上都绘就了精彩的笔触,而她参与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考创新作文直通车》编辑出版工作这一经历,更是展现出她在不同领域发挥才能、积极贡献的一面。
        蒋老师作为一名中小学一级音乐老师,本职工作是在音乐的世界里,引领学生感受旋律之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然而,她对学生的关怀与助力并未局限于音乐课堂,还延伸到了作文教学领域。《中考创新作文直通车》这本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得力助手,里面收录了众多优秀的中考作文范例,并且有着细致的点评与写作指导内容。蒋老师参与到该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当中,从最开始的搜集中考优秀作文起,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她像是一位用心的寻宝者,在众多学生作文中仔细甄别,挑选出那些立意新颖、文笔出彩、情感真挚的佳作,为中考作文书籍的出版奠定了优质的内容基础。
        在对作文进行修饰润色补充完善的各个环节或过程中,蒋老师更是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逐字逐句地雕琢,让文章在保持原有亮点的基础上,更加流畅优美、逻辑清晰。她深知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巧妙的构思,还需要精准的文字表达来传递情感与思想,所以她会精心调整用词,优化语句结构,让每一篇入选的作文都能以最佳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撰写作文评语这一工作,蒋老师更是驾轻就熟,她总能站在学生和读者的角度,用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画龙点睛指出作文的优点,也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如同给学生们点亮了一盏盏作文路上的明灯,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技巧与思路。
         经过蒋老师参与负责的作文稿件,送到总编室给领导审核时,往往能让主编感到满意,觉得这些稿件几近完美,质量上乘。蒋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过硬的写作文字功夫以及较强的审稿鉴赏能力,得到了主编的高度认可与信任,也正因如此,主编根据她的能力和贡献,量体裁衣,在作文书上帮她署名副主编,并颁发证书以资鼓励,还赠送样刊作为奖赏,这无疑是对蒋老师在作文编辑工作方面的一种极大肯定。
      (二)面对争议的坦然心态
        然而,蒋老师参编作文书这一行为,并非得到的全是赞誉,也遭遇了一些冷嘲热讽。有人质疑她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初出茅庐、资历尚浅,凭什么能参与编辑中考作文这样重要的书籍呢?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一件让人贻笑大方的事,这些含沙射影的批评声,如同冰冷的雨点,打在了蒋老师的心上。
        对于热爱教育、一心想要帮助学生的蒋老师来说,这些负面评价对她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原本只是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教育领域都能为学生做点实事,却没想到迎来的是这样的误解与嘲讽,因此精神上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内心也受到了深深的创伤。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恰当,从而陷入了自我纠结与难过之中。
        但是好在有身边的领导和朋友给予她及时的安慰与开导。领导深知蒋老师的为人和能力,明白她做这件事纯粹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想要助力学生成长的初心,所以安慰她道:“是非终须有,不听自然无;流言蜚语不可信,坚持执着搞创新。你应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代表学校支持你!”领导的话语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散了蒋老师心头的阴霾,让她感受到了信任与支持的力量,让她逐渐释怀,明白自己只要坚持初心,做好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意义的事就好,不必过分在意那些无端的非议。
        在大家的关心与鼓励下,蒋老师慢慢调整好了心态,脸上重新展现出了自信的红光,继续坚定地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前行,用实际行动去回应那些质疑,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龙脊梯田缘——蒋晶蕊故事
       七、结语:意义非凡的相遇与感悟
       与蒋晶蕊老师的这次相遇,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虽已到了尾声,却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深刻的感悟。
       在这短暂却又充实的相处时光里,我看到了蒋老师在教育领域的多面风采。她既是音乐课堂上那个用音符和旋律启迪学生艺术心灵的引路人,也是作文编辑工作中认真雕琢文字、助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幕后功臣。她在不同学科之间自如穿梭,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更广阔知识天地的大门,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解锁着学生们成长路上的一个个难题。
        蒋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跨学科教学科研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其实,在当今的教育大舞台上,跨学科教学并非个例,它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且重要的教育趋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更看重能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跨学科教学科研,恰恰是顺应了这一时代需求,旨在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蒋老师所经历的那些质疑与争议,也从侧面反映出跨学科教学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人的误解,都可能成为教师们尝试跨学科探索的绊脚石。但蒋老师在面对这些时,从最初的痛苦纠结,到后来在领导和朋友的鼓励下逐渐释怀、坚定前行,她的这份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触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守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意义的道路,就能够在跨学科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为学生们带去更丰富、多元的教育滋养。
        我由衷地希望,像蒋晶蕊老师这样能够跨越学科界限、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能够越来越多。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呈现出一片更为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们也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起全面的素养、创新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栋梁之材,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充满无限的可能。
        这次与蒋晶蕊老师的相遇,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采访经历,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感悟之旅。它让我看到了教育事业中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坚守与付出,也让我对跨学科教学科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