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名家>> 心之意·笔之曲 妙然在境中 正文

心之意·笔之曲 妙然在境中

2012-07-30 17:32 林轩宇 郑兴伟 2012年7月30日今日文教A12版

    心之意·笔之曲  妙然在境中  

    自从公元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一座3300多年前世界东方古老王国,中国第二个奴隶制大国——商王朝的后期都城遗址——殷墟的神秘面纱被轻轻揭开了。伴随殷墟面世的还有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殷商文化。它像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少女,一面世就倾倒了许许多多的人。三千多年以前的甲骨文曾经璀璨,三千年后她依然芬芳。殷商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散步于安阳这个古老的城市,在一个个王朝远去的背影里,无处不在的文化韵味已经深深地浸润到古城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个角落。在这里,当第一种文字甲骨文形成后,到后来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努力,陆续诞生了篆、隶、楷、行草书等字体,让“汉字”生生不息,散发出勃勃的生机和魅力。古都安阳无愧于文字之乡的鼻祖,它厚重的文化氛围,让洹上邺下,文人士子钟情笔墨,陈敬宇先生亦是如此。

    陈敬宇先生1942年生于河南省安阳县曲沟镇一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濡染,喜爱书画。从小至今,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在书艺上,碑帖遍习之。数十年坚忍自励,穷经穿砚,笔耕不辍,彻悟汉字义之精髓,形之神韵。二者间揉,熔练为艺术,书体风格,日臻成熟。无论是在做企业文化的任上,或是做广播电视文化的任上,皆潜心孜孜以求,遍访国内书法名家,博采众长,谦虚好学。后师承书坛巨匠傅江先生,诚为程门立雪,尊师求艺,研习金文大篆。

    2002年陈敬宇先生退休后,深居简出,深习经典,默默耕耘,不事张扬。至今,书法宽博雄浑,气韵畅达,奇拙古雅,妙韵天成。观之,如见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苍茫悠远,磅礴峥嵘。就像是一缕深壑中的烟岚,飘在白云深处,直上九霄,隐约同天籁之音。书法中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取的就是美好之相,这就要求书家具备和谐、适度,成比例、有秩序,多样统一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在线条的质感和结构上,要强劲有力、峻挺、流畅、飘逸、浑厚、润泽……等美的特点。其书风以备此功力,且匠心独具,精妙入神。“篆书”更富独创,取法秦之大篆,得秦篆之精要。故此所创之作无论尺幅大小,均有浓郁的秦篆之气息,有一种浓浓的醇古之趣,所体现出来的是高古浑穆,朴茂厚重,端庄典雅,浩然荡气的艺术境界。开人心胸,怡人心境。不难看出,其在布局结字上,方圆结合精巧,和谐协调,流畅自然,有刚柔相济之妙,婉约中暗呈刚健,在雄强内隐含柔美,刚而不棱,美而不媚,产生了内涵丰富而又和谐之美。

     故此说,赏读陈敬宇先生的书法就如同看一条清泉,初出之较平坦之山谷,行云流水,汩汩流淌;往前行,山至峭壁,便从高处泻下,成奔放跌宕之状,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极富韵味。使人感到高雅脱俗,有淡泊、宁静、平和的意象感觉,气韵充盈,神采超逸,笔力沉凝,连贯通畅。这是笔墨达到的最高韵律美的意象境界,人们可以感到有一种无形的生命力,呼唤着对人生、对宇宙、对历史、对未来产生海阔天空、无限境界的感悟与情思。他就像依稀远古的拓荒者,毫无拘束地裸露着自己强壮的脊背,仿佛是一把金色的启智钥匙,插入汉秦文化核之灵魂,划开了宇宙粗狂的心脏,驱使自己为探索天地的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关系而不断学习。这种新活、别致、有劲道、有质感、有弹性的笔迹,给人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感受,如同活脱的灵物,使平常的人生多了一份寄托的机缘,心境随他的笔墨自然而然地神游于远古时代,享受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和表征,书法涵泳着远古以来不断繁衍的宇宙意识、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浸淫着伦理学、教育学、文学、文字学以及礼教、民俗等文化修养和应世知识,而这些修养知识是书法家必备的。如果只依仗较高的艺术技能去张扬个性,宣泄情感,个人思想偏狭、心理阴暗,往往创作的作品怪异、荒诞,常人难以接受,算不了上乘之作。在此方面,陈敬宇先生尊传统、守墨规,以自己的才识、修养、情志展现出艺术之美。这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修养、见识才华、艺术功力等因素充分宣泄出来,成为美的艺术,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情味。

     虽退休10年来,每日沉默翰墨中,放怀天地外,但仍时时心系国事。近来,南海诸端争论不休,怀着爱国之情,以一个拳拳赤子之心,期盼海疆安稳,国泰民安。为此,专门书写唐人王昌龄的名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品写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笔势连贯,酣畅淋漓。体现出了他的爱国情思和慷慨激昂之情,真是:“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观之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其境界动人,更让国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坚定意志和树立战无不胜的信心。

     综而观之,陈敬宇先生的书艺已形成纵横飞动,跌宕腾挪,气象万千,笼盖宇宙的气概。愈读愈振奋,透过一幅幅作品,仿佛把人的心灵拽入一段段古邺都文艺繁荣的历史。“巍若仙居地”,“三台风光”,“其高若山”,“西园之会”上“邺下文人”酒酣诗意,歌舞正欢,其乐融融;以及千古不绝的佛陀圣音,回荡在千年矗立的石窟和佛寺,每一座古刹、每一座佛塔,是一缕缕金色的佛光,照彻过去和未来,甘之如饴,历久弥香,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本报记者  林轩宇  郑兴伟)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