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2014-06-06 09:39 黄晖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6月10日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鼓励创新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首先做到更新教学思想,不能按照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从事教学工作,要改变过去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让学生用老马识途一词造句,个别学生造句浅显,、富有创意却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如:老马识途—天黑了,羊倌赶着羊儿回家,羊儿走到自家门口都进了自家的门,真是老马识途啊。老师却说那是不可能,羊哪会自己认家呢。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千篇一律,何来创新?
      二、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落实创新教育的可靠保证。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创新教育。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对各类知识有所涉猎,不能语文老师只懂语文,不懂其他学科,比如学习牛顿、钱学森等科学家的相关科普文章,就要求教师对理科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否则无法将这一堂课上好。另外,教师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不会用,用的不熟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老师要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后,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学生兴趣,打开创新之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相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例如在教学《海滨小城》这一篇文章时,先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的名胜古迹引到海滨、小城。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各个地方的风景了,这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创设情境:“新世纪”开往海滨小城的直通快车启动了,请同学们坐好了,你们可以看到路边的….好了,车到了海滨小城的街的尽头,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简单的简笔画利用这时间勾出了海滨的大致景色)学生从被动的能动性已转化为主动的能动性,让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是游人,是学习的主人,能结合图画上的内容兴趣盎然,轻松的畅所欲言。
      四、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解放学生的头脑,是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科学系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语文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语文教师要迎接这一新形式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