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谈谈语文教师的“教” 正文

谈谈语文教师的“教”

2016-07-11 21:47 赵忠仁 本站原创

本溪县碱厂镇中心学校  赵忠仁

伴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已经走过了“浮躁时期”,课堂教学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的确是一个包罗很多、很广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不能忽视的:

一、         注重夯实基础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作为教师,哪些是难点;学生应会哪些字,掌握哪些词;对文章要理解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老师事先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些问题老师连自己都没搞清楚,那怎么可能让学生学清楚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老师自己没搞清楚,那么上课也必然是盲目的。我们也能看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忽略了课程内容,重点内容处理不到位,蜻蜓点水。只注重了自己设计的环节和课堂的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老师只有把每一节语文课的基本内容确定准了,教对了,重难点突出了,才谈得上“用什么方法教”的问题。否则,所有的“方法”都将是花架子,是“空中楼阁”。该教的一定要教,该会的一定要会。只有把学生的基础打牢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果,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         注重复习巩固

有的老师——尤其是许多年经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巩固复习,或者不知道怎么复习和复习什么。常常感觉教材讲完了就没事儿做了。殊不知,小学生们大多是听着明白,过后就忘。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差,自己不知道学习,到头来便所剩无几了。所以,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遗忘规律,重视复习巩固,适时适度精巧地安排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教靠老师一个人管理、提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老师还要采取多种渠道巩固学生的学习。比如争取家长的帮助和配合。老师必须想办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强化,使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土”——固本的土。

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做法,应该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三、         注重方法引导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那么,让学生怎么去“主动学、自主学”,这就涉及学习方法的问题。方法是拐棍,学生掌握了方法,才可以“主动地学、自主地学”。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单纯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和积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如:识字,就要让学生掌握认字规律,注意易错部位;造句,就要用上所给的词,用上所给词的意思;复杂一点的如:如何归纳文章意思,作文怎样写不跑题,还有答题的方法、技巧等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就容易建立。

老师不能成为学的拐棍。如果老师永远都不放手,那么就有永远也长不大的学生。老师“喂一口”,学生“吃一口”。老师累,学生也累,而且事倍功半。教师要想办法逐渐把自己解放出来。解放自己,就必须有法、有效的“教”。只有“教”好了,才有可能实现“不教”。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想办法让自己“闲”下来。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学习的效果也会好。老师教会学生“开锁”的本事,就是给学生以学习、生存的本领,是学生保持持久学习的“基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         注重学习过程

老师们对待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会”还是“不会”、“懂”还是“不懂”,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会的、怎么懂的;学生“会”的内容是记住的还是理解的。对了就表扬,不对的就批评。如此只注重结果而不去探究学生学习的过程,未免有些肤浅和草率。

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分数,常常采用一些硬性的做法,死记硬背、重复劳动。最后学生看似会了,检测时也不错,但实际上仍然没会。学生只是在单纯地、机械地学习知识。这样下去,学生的思维都被禁锢了,更谈不上发展。忽视过程,就等于给学生的成长埋下了隐患!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后劲”也就越来越小,便也丧失了发展、创新的能力了,真是适得其反!这是一个可悲的事情,是对学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发展的抹杀。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洞察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使学生真会、真懂。我们不得不承认:往往错的背后常常隐藏着非常珍贵的教育资源。关注学习过程,就是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学习因错误而收获。

我们倡导“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说不注重结果。关注过程恰恰是为了要结果——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五、         注重拓展实践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效,更深刻,更广泛。教材,只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如果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注重教材上的内容,把教材当作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单纯地“教教材”,而不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拓展,就不会把学生引向深入、引向生活。就会“死教书”、“教死书”。没有拓展,学生就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拓展哪些内容,拓展到什么程度,科学地处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也透视着教师的语文素养和底蕴。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能根据书中的内容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常常是精彩的。学生的收获往往是丰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还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出好的学生来。

当前的语文教学倡导的是大语文教学。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学,还要在生活实际中学习知识。要“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语文课程标准》)。”

应该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每位教师都真实地感到: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是多么的不足和乏力。

六、         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的教育工能是多元的,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三维目标的落实应当通盘谋划、整体推进。应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专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精心选编的。不仅如此,其规范化的语言文字、较高的文学含量,加上有许多名篇佳作,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范本。教师应当格外注意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的陶冶。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逐渐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作用,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才能潜移默化地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除此以外,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忽略这一重要的内容,就会把教材处理得很浅。我们有时觉得个别的课上得不够劲儿,其实就是老师忽略教材的情感价值而造成的。我们常说要“开发课程资源”。殊不知,如果忽视了文本的情感,忽视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排目的,就是对教材这一基本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力争使学生学习有兴趣的语文,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真正感受语文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可语文的重要地位。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语文。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策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人文语文教学。只有理性课改,才能扎实课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谈语文教师的“教”

 

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中心学校 邹铁卫

    经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科研管理办公室和本总课组审核批准,你单位申报承担的子课题项目《农村小学“情感作文”教学与作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全国重点子课题。并批准为中华国学实验学校”,现通知如下: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情感作文”教学与作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6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组组长:邹铁卫

 

 

课题组副组长:赵忠仁  华、姜  杰、魏丽娟、刘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