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正文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2016-10-11 18:34 李素娟 课题组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    李素娟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一、课题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决定选择网络技术为突破口,利用学校完备的网络设备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最终确定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来研究,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建设"数字地球"、共享信息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在未来社会中,三分之二的职业是与信息有关的职业,三分之一的职业是高度依赖于信息资源的,网络技术将深入到社会每一个方面,也必将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学习方式。网络技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初中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学生的网络技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作为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培养掌握高新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国民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已经势在必行。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利用网络技术,改革教育内容、方法、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占领学校新时期发展的'制高点'。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够乐于接受信息、善于筛选信息、及时利用信息的人才,这些能力受教育者在校学习阶段就必须具备,因此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发挥现有硬件软件及潜件的优势,积极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推进英语教育的现代化。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的制订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英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色。英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英语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英语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英语学习内容,使英语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系统,把计算机和网络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构成合理的教学系统结构,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与初中英语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英语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我们经济欠发达的菏泽牡丹区,英语教学的资源,师资等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仅仅利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知识。  

   3.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成为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4.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而计算机的出现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所以,这些研究国内外都仅处于初级阶段。

从国际背景看,步人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就深层次的意义而言,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联网,是把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在覆盖全球的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脑延伸”。教育信息化的过程率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几年的整合研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力,推动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突破原有旧体制的束缚,走向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也为其他国家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政府根据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我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及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年—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四、 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本项课题的研究目标   

  1. 以实验研究课为主要研究方式通过研究探索出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   

  2. 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参与,建立充满活力和思维碰撞的英语课堂,使课程功能和课程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和体现。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通过对教学资源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讨网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符合落后地区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网络资源的重组,完善校园网站有关英语教学的内容,建立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库,把“知识的宝库”放在学生身边。   

本课题研究内容   

  (1)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英语学科教学过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整合作用的研究

 (2)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整合作用的研究。

 (3)关于实现“整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课题准备阶段:201410月—201412

撰写课题的实施方案,完成学情分析报告。

2、课题实施阶段:20151月—20159

着重分析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情况,并探索优化组合教学媒体的途径,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的形式完成。

3、课题总结阶段:201510月~201512

整理收集有关数据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教学调研法、分析数据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培训法、学习借鉴法等作为辅助。  

1.教学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建设与共享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进步的基于网络的初中英语移动教/学的校本资源。

2. 分析信息数据法:通过对比、分析参与实验的班级和非参与实验班级同学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总结和分布推广本课题研究成果,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3.文献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分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牡丹区实验中学的教学成果,研究初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方案。

3.行动研究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课题的行动计划,然后按计划实施行动,在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中展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英语。在实验中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修改计划,再贯彻落实于行动,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此项实验。

4.经验总结法:A.每堂公开课有教案,并做好小结工作;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5.个案研究:对典型的个案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与剖析,揭示某些规律与本质,并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必要地补充和修正。

6. 培训法:本课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就是操作性强,对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题,实验教师要积极参加电脑使用、课件制作、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强化培训,突破实验课题的瓶颈。

7. 学习借鉴法: 学习与本实验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充实、完善学校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校本资源建设和共享提供模版和实践经验;聆听菏泽市和牡丹区教育局电教室领导和专家的理论帮助和技术支持。

六、具体要求  

 1.制作多媒体课件,高效地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制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结构的科学、合理的英语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找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结合的最优化规律。希望能达到: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大容量,教学过程与媒体结构整合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开办英语课程辅导和制作课件,并利用其辅助课堂教学。   

   在第二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第二阶段实施情况及时总结。以前两阶段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办课程辅导网站和制作课件。初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较复杂的软件,设计出交互性强的互动课件,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形成“设计情景,激趣导疑------明确要求,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评价效果,实现目标------拓展延伸,开阔视野”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用多媒体教室制作大型网络课件,并利用英语学科网站和英语课堂教学资料库,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作家简介、作品欣赏、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等专栏。教会学生上传资料,利用网站进行师生交流、同学对话,在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中,完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延伸、自主探究等学习环节,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论文),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八、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有关专题研究课的课堂教学课件若干节;   

3.实践课的优秀个案或教学设计;   

4.  优秀教案集和教学设计集  

5.实验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检测;   

6.发表课题研究专题论文。   

最终完成时间:201512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承担单位:科技信息报社·今日文教编辑部

课题编号:CTF12016673

调研经费:自筹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课题信息及成果公布网站:www.zhwjw.net  中华文教网

网站查询:

http://www.zhwjw.net/Article/announce/201207/7968.shtml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    李素娟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二是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关注教师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的形成。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于2014年10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5年12月结题,至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叶澜教授等。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较多,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课例为载体,对有效教学展开的研究尚不多,“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课题。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有效教学研究关注教师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的形成。

 2、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有多年,然而,一些整合课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多角度、多渠道的视听感受,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学习专题网站的时间太多,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费时费力,课堂形象效果不错,但整体效益不高。且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教学媒体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应接不暇,有视觉疲劳的现象,甚至信息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的独占媒体,挤占了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课件过多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度形象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综合效益下降。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相互间有互补性,因此适时适度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并与其他教学媒体共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现实问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都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A、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B、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C、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2、研究内容 

 ①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优秀课例设计的研究。

 ②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课堂实录及课例反思的撰写。

③信息技术与盈余整合的各类课型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  

④以“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人员是一线骨干学科教师,具备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观察的便捷条件,具备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时间、空间和经验。本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操作性、有效性得到提高。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像、录音,采集典型课例,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实现“赢在课堂”。在研究成果交流上,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凭借QQ群组、网络信箱、博客平台等有效媒体,观课、评课、议课,实现资源及时共享。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将能更好地实现跨学校、跨学科的同行合作和专家引领,使得课题研究团队开放化、过程公开化和成果展现及时化。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进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修改,摄录案例教学课录像、录音,并进行网络实时传送、存储,撰写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评点。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效益评价研究等。研究教学的时间主线、问题主线、活动环节、技术手段、多媒体素材的应用、研究开放性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3、技术路线

A、将教学过程存储为视频或音频文件,与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评点、论文等资料汇总形成课题研究的专题网站,也可制作成教学博客网站,形成教研资源,便于同行学习、交流。

 B、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相结合。课堂教与学的评价要体现出该差异性,评价要点有开放性、有可选项,教师可依据自身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思路、教研思路,来设计教与学实效性评价表,进行评价,可定性,亦可定量、还可有点评,这样老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评价也多元化、多形式,更符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案。

二、课题研究进程

(一)建立了严密的研究组织和活动制度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按照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开展研究,课题小组所有成员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思考,责任落实,合力作为。通过课题小组,确保课题的有序和深入,确保正常的研究和商议。

(二)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近一年来,围绕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的是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因此,每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课题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隔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平时,经常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课题实验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课题组要求成员学习以下书籍:《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何乃忠)以及每月一期的《山东教育》、《英语教师》等。除此之外,还对每人进行制作课件、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这些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课题科研。

2、开展培训活动,专家引领明方向

自开题以来,课题研究人员参与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

3、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自课题研究起,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验课、研讨课、公开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两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课题研究至今,每学期皆上过实验课,课题组组织成员进行评课,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的成效

1、有效课堂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探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我校于2014年11月中旬对初一年段学生进行了“心目中的理想英语课堂”问卷调查。由统计结果可知,喜欢英语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的四个要素,排列顺序为适当的信息技术课件、愉悦课堂、开放课堂、作业适量。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在学习兴趣和有效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2、自开题以来,我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从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有效教学,得到了以下的认识:

——学生兴趣更易激发。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电、形、声、光,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课题导入更吸引人。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演示功能更突出。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情境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联想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演示会产生其他的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3、研究的中期成果

——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的实际需要精心制作课件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式学习,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利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协作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得出学习结果,同时学生合作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通过老师的集中指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以我所教的初三班为例,三次月考成绩一次一次在提高,一次月考平均分为95,二次月考为97,三次月考为102。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初三英语的教学成绩还会有不断地提高。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如何精心设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其对有效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的展示还在探索中。

——能够深刻体现“有效性”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2、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定期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积累案例,对于每一个典型课例,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重在过程。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利弊,写出总结材料。

3、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将所有的课题研究资料呈现于网络,可以让课题组内人员及时掌握研究动态,课题组外人员品头论足有利于改进研究工作,更可以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以此达到课题研究的理想的境界。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 李素娟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有效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英语学科结构、学科内容、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学科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以实现教学的高效。

三、理论支撑

1、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决策。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使教学过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关系协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力地促进这两个最优化。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教学过程所要求的内容,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以向几乎所有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打算这样做的话,与此相关的是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习内容的掌握,重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重视反馈——矫正程序,赋予教学评价以新的意义。掌握学习理论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极有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通过运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变。

五、实验原则

该课题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故实验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超前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观念,要广泛吸收当前教育领域的崭新信息,掌握崭新的信息技术,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2、实践性原则:进行该课题研究必须因校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原有条件(硬件、软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具有实效性,才便于操作,利于成果推广。

3、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文性创设愉悦的氛围培植学生群体,真正使学生个人、群体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六、途径和方式

   1.教师在整合中的角色。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2.学生在整合中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活用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与当前中学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课题的资料作为教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链接进行网络学习;还可以由教师把经过认真筛选的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教学整合》,使我的英语教学成绩获得显著提高,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英语教学效果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两次荣获 “教学效果突出奖”;2015年所教班级的中考成绩平均分102.27分,位列学校第一名。2015年8月,参加牡丹区教育工会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活动,获得一等奖,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9月参加 “菏泽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五名的成绩,荣获“菏泽市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胜奖”。2015年在‘全市“崇尚师德•教师美”四有好老师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在全市教研活动中支教公开课,课题为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3 Section A》。

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4、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增强了仁爱之心。赵振江是我的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他很孤僻,经常迟到、旷课,在课堂上走神。看到这一切,我没有训斥他,放弃他,而是更加关心他,爱护他,我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叫到身边,有时给他讲有启迪意义的一些故事,有时督促他背课文、默写单词。就这样,在我的温暖关怀下,他不仅能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最后的毕业考试他考了667分,尤其是英语,由原来的40多分考到现在的93.5分。在发榜的那天,他打电话告诉我成绩的时候,激动的哭了,说:“谢谢您老师,没有您的帮助,我考不出这么好的成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您是我的恩师”。

七、研究后的反思

1、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转变,不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而应使之成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在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上,不再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应使之成为学生的认知、启迪思维的工具。如果仍用传统教育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则只能是用“机灌”代替了“人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不利的。

2、必须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与课程的整合更有效。如能熟练运用Word、PowerPoint、多媒体广播系统,了解网络技术基本知识,了解常用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等等)的功能,若能熟练掌握则更有利于教学,能熟练地上网搜集资料等,才能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利用哪些软件、通过哪种形式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目标,到哪些网站上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备课时心中无数,上课时紧张慌乱的现象。

此外,为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如果设计了一些需要学生打字的教学环节,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好,打得很慢,则会浪费教学时间,这就需要在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必须搞好软件和硬件建设。

开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课,除了“人”——教师与学生这个因素外,还有“机”的问题。维护与管理好网络,是顺利开展教科研实践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课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软件虽较多,但从功能来讲,尚未有较理想的软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料虽有,但较零散,还缺乏合适的教学平台和网络制作平台。

4、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着眼于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做到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

⑴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中学学科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统计信息。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还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学科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因此,学习材料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

⑵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英语学科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各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 总之,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①教学观念上的突破。通过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各种教改实践活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善于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能学会学习、主动求知,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突破。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③学习方法上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实现师生网络交互式教学。

 

李素娟 研究员:                         

你参与研究的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力素质水准建模与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学力素质水准新课堂教学与研究》通过总课题组验收,准予结题。子课题编号:CTF120166-73。子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课题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