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 正文

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6-12-30 11:29 姜 杰 课题组

              姜 杰  本溪县碱厂镇中心学校  辽宁 本溪117100

【关键词】:寄宿制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引导机制   教学情境

【摘  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为数不少。寄宿制学校中的住宿小学生,大则十二、三岁,小则六、七岁。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没有太多的文化,他们在过分关注他们学业成绩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去关心、研究他们的心理。从小远离亲人的这些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这项教育科研的研究与实践,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寄宿制学校孩子不健康心理现象的成因,从而,采取有效的科学的引导方法,为全面培养合格,健康的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襤与成功的教育案例!

【正文】随着生源的减少,许多农村小学迅速解体,“一乡一校,九年一贯”,成为现在农村教育的一大特色。农村孩子,从懵懂的孩提时代开始,便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住进了学校,成为了了缺乏自理能力而又过上集体生活的特殊个体。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这些住宿孩子的学业水平上时,随之被忽视的却是心理健康问题。纵观这些学生,个别人在性格方面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自卑,报复心强;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酗酒、赌博、谈恋爱等。

一、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长方面的原因

1、寄宿生活的不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关爱,监督和管理。可他们却突然离开父母,依靠自己来生活,,而自身又缺乏独立性,所以在生活上会有很多困难。例如父母给的生活费不能满足需求,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晚上不能按时就寝,睡不好。想家,思念父母等,这使他们厌烦学校,逃避住宿生活

2、家长教育方法不合理。有的寄宿生家庭里,平时父母忙着做自己的事,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全部抛给学校。但他们对孩子的希望值却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只要学习好就有求必应,零花钱随便给。如果孩子不能达到要求,家长则从不考虑任何原因,一味地讽刺挖苦,甚至打骂孩子。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了孩子的厌学、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

 3、缺乏情感沟通。寄宿学生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教育观念陈旧。因而有八成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时间减少,而我们这些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关心的年龄,特别渴望父母能多留给他们一点相聚的时间。如果这种需求不能满足,那么我们的住宿生的性格行为就会偏失方向。

(二)教育者方面的原因

1、教师没有让全体住宿生感到关爱。由于学生众多,情况各异,有时老师的关爱,个别生感受不到。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平常的中等生,常常容易被教育者忽视。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爱的沙漠,那么再美丽的花儿也会枯萎!

2、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住宿生在学校的活动方式很少,因为安全因素的考虑,他们的玩耍形式也很少。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感到学习疲劳,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

3、教师没有设立科学的监督引导机制。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的住宿生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有的老师只强调做好,却不教给他们如何做好的正确方法。

  二、教育对策研究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习的心理辅导,心灵上的沟通,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三)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四)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五)、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六)建立家校联系制,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例会或进行家访,通过协调,了解沟通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以促进寄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