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正文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2017-04-01 11:40 张国泰 课题组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城东苑小学   张国泰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就颇丰,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涉及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研究很少。目前尚缺乏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系统理论阐述,只有零星的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研究。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我校虽是一所城镇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语文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2.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的习惯,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性评价观。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在我们驻城学校中,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贡献,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教育公平所作的最基础的工作。

3.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具体地说:语文学困生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在语文学习中(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等)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成因: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转化策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情感意志得到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5.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认真调查、分析我校目前学生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汇总统计,了解学困生在我校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

2.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3.研究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在理清学困生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研究对策,加以实践,探索出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力争转变学困生的落后面貌,解决他们的学困问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解本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明确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客观分析,对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进行诊断,探索相应的策略。

2.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

3.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

语文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协调、目标分层教学、主动学习、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策略研究。

4.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研究。

5.语文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从各角度对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学方法,对语文学困生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从而使后期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语文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语文学困生,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教育、谈话、家访等,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进行经验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质量,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通过对我镇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镇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智力、非智力、心理、生理素质等)、外部因素(教师、教材、家庭、社会、集体等)。

2、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困生,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3、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4、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体系,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大面积提升各学科、学段学困生的学业素养。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3月)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有关文献、研究资料。2、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1、调查研究,选取各学科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档案。2、个案跟踪,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实验、摸索,积累有益经验。3、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 进一步研究反馈,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2、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推广各项科研成果,完善学困生转化策略体系。完善成果:1、形成论文集。2、参与研究教师的反思集。3、学困生研究个案集等。

九、预设策略

1、学困生的确定:依据中心小学学困生档案及我们对学困生的有关界定,哪学科成绩不合格即为哪科学困生。有关教师填写学困生转化计划。

2、.给学困生足够的尊重,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学困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 ,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转化学困生工作要注意研究学困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抓学困生“闪光点”、“传情报”、“送喜报”以激励他们进步。

6、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7、“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8、 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9、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10、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1、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学困生转化工作, 实行校长包学校、教导主任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四包”责任制,使学困生转化工作与直接责任人的奖惩、晋级、评优树先挂钩,确保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12、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档案,制定全程、系列帮扶学困生计划,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城东苑小学   张国泰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自2016年1月经教育部十三五总课题组审批立项以来,经过9个多月,基本摸清了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类型及成因,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很多,特别是“学困生”,尽管他们数量不多,但势必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和工作;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幸福。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就本人的转化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困生的成因不同,可以将学困生大致归为以下四类:

1、智障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是为数极少的,即由智力因素决定了的智障型学困生。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父母遗传或者在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对胎儿智力发育不利的因素造成。

2、成长缺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较为普遍,即家庭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导致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隔代教育——“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本来都是很不错的学生,后来由于父母工作或生活的需要而不得不离开小孩,由其爷爷奶奶隔代进行教育,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3、定位迷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可以归为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受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将当今社会没有读过书也能过好日子,读了书不一定能过好日子的现象夸大化,认为读书无用,以致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虽然没有以上三种原因,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的那部分学生。

以上四类学困生,后三类经过教师努力可以转化,第一类学困生转化可能性较小。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家庭因素

有些语文“学困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语文水平发展就慢,其原因是:有的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惯性。当然,也有些语文“学困生”与此情况刚好相反,在婴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语言发展良好,但进了小学之后,父母的关心帮助少了,孩子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

(二)学校因素

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学习的差异很小,人人都是一张等待涂抹的白纸,同处一条起跑线上,准备一场马拉松式的语文学习运动。但由于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少,没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环境,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布置,以及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里的小手越来越少,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差别,语文成绩也有了“三六九等”。语文“学困生”逐渐增多了,在每一个年级段,每一个班级都有。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的问题。但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语文教师常常无暇顾及他们中的每一个,只有那几个考试不合格的语文“学困生”才能得到优厚的补差待遇。然而,这只能缓解一时。经过师生双方的抗衡,终于战了个“合格”。但在这个过程中,早已泯灭了这些语文“学困生”的“自主性”发挥。另外的一些语文“学困生”虽然离不合格还有一段距离,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很差,稍不留心也会成为不合格语文“学困生”。

(三)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

新课改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谈谈我自己浅显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共同商榷。

1.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制订转化计划。有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认为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及社会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孩子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只有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才能有效转化,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根据其语文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本学期转化计划,使之有所提高和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语文特点和年级特点,寻找一条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要走下讲台多和学困生交流,并积极指导。 
    3.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这是关键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想一想,课堂上尽量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提问和参与练习的机会,并且在学困生练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要比课后补课强得多。 
    4.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坚持做耐心周到的思想工作。有些孩子不只是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也比较差。可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好的学风会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作用更不能小觑。 
    5.合作学习,积极帮教,多措并举。新课改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进行热烈讨论时,孩子们都会获益匪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有效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两、三名语文优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知识和作业都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有效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负担,又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扶中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帮一、小组内结对子、家庭辅导等都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改革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采取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我们要积极采用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激励后进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考试后帮助学困生积极分析试卷,多肯定好的方面,但不能忽视不足,应指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等。我们适时的积极的评价,会给予学困生一股积极正面的无形力量,促进他们加快转化,摆脱学困处境。
    
    7、.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的转化过程,积累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个学困生各有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我们共同协商制订的本学期孩子们的成长计划;分析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自身情况,以及主要转化方法和策略;班内“一对一”帮扶合作学习名单,以及帮扶助学情况;孩子们本学期的语文优秀作业和活动作品,以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各种小测试卷,学困生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及教师激励性评语和指导性意见等。

8、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就不能因为他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相反,而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头脑灵活,性格十分活泼好动的男生,他上课控制力差,常搞小动作,所以影响了学习,上期语文成绩分数是最少的。这学期开学,我把这位坐在最后面的学生调到了最前面,并对他说:“你上课老搞小动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监督你,希望你有所改变。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很会说话,我想看到你在上课时第一个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明白吗?”当时他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后来只要是他上课没搞小动作,积极举手,下课时,我都会对他说一句“你真是学习语文的一把好手!”每每听到这话,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这学期,连续两次小考他都打了“优”。我想作为教师,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优生。

9、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是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唐敏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而且特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让我头痛。一次批改作业后,我找他谈话,很友善地说:“我一向认为你回答问题很棒,很快就能将答案说出来,其实只要你上课多举手,就会忘记搞小动作,不信你试试看。”后来,当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都试着用“你真行,这么难的你都说对了。”“唐敏,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精彩的话的,真佩服你!”看到他表现有进步后,下课时,我又会特意站他那对他说一句“今天你进步了”。“今天你进步了”这句话大概只说了一个星期,想不到他的作业居然也能坚持每天写了,不用再去“跟”了,这几星期,我感觉很轻松,因为再也不要去找他来补作业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的话语,这名同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往老批评埋怨他,反倒适得其反,而现在,正是在激励话语的鼓励下,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10、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正确的记忆方法。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读、背诵,学困生遇到这些读、背、写就头痛,在“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和“要求背诵的课文”中,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词语、一个自然段,且背前先读熟,理解、再记忆,然后练习背诵。默写时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字得结构、偏旁部首,再利用自己熟悉的识记方法记住字形,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有效地记住。

②及时巩固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造成的,所以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那些要理解,让与学困生结对子的优生多读给他听,当优生会背诵时,差生也基本会读了,再多读几遍,也会背诵了。让差生背诵时,优生听写,再让差生打开书本对照,到默写时差生多多少少地也能默写一些了。

③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坏习惯书写马虎,做事不周,造成得记忆模糊。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严格要求学生在书写每一课会识记的生字之前,首先读准音,分析字形理清字义,按笔顺一笔一笔书写在田字格里,并注上拼音。在心里默念字音。第二天早上再认读数遍后,就进行听写。

优秀生都写出,学困生一般也能写出来,只有个别笔画繁多的字写不对。我觉得这样做虽然花时间多,但听写的效果很好,心情很舒畅。我这是运用心理学的“再现”。

10、家校协作,共同提高

加强家校交流,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如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等形式。经常交流沟通能够促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有及时的了解,并且针对他们实情及时调整转化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困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便全方位了解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很多老师面对学生成绩的不理想,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奚落一番,临走还不忘提醒一句,“好好地管教一下吧!”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教师也是家长,教师的孩子也有难管教的时候,当教师习惯于数落家长的时候,想到过家长也是有自尊和人格的吗?面对老师的数落甚至是训斥,家长能不有气吗?有气,往谁的头上撒?自然是学生,这时,家长就会狠狠地骂自己的孩子或是遭来一顿打。而做为学生肯定也少不了埋怨,而可能更不喜欢读书。对于“学困生”,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只要偶尔一次进步了,你不防给家长打个电话,或是碰到他们时,很自豪的告诉家长他们孩子的表现,家长听到孩子好的表现后,一定会向教师一样给予表扬,学生也一定会有新的进步。说白了,尊重家长也是尊重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教师促进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有爱心,耐心,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变的,“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关注去帮助的对象。有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是啊,教师就是教书育人,就是帮助学生谱写美好的人生,让他们有精彩的人生而努力的。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城东苑小学   张国泰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是经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总课题组立项审批后,于2016年1月启动。前期课题组成员调查摸底、搜集资料,课题组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后期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展开具体的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归因并及时总结成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于2016年10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目前,实施方案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申请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学困生问题认识更加清晰,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有所下降,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一、形成了对语文学困生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形成《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学困生写字问题调查分析与转化策略》、《识字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的探究》等。每班的学困生大约在3----5人,且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学困生也日益增多,学困问题凸显。经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自信,心理上敏感、脆弱。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知道做笔记或标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爱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造成语文学习困难。

2.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游戏、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捷的同时,也强烈地吸引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使其沉迷其中,造成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管教。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二、制定了对语文学困生可操作的转化策略。

课题组成员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不断反思总结撰写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经验论文,如《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发展》、《浅谈让小学语文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对优化学困生作业的思考与实践》、《浅谈高年级学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中高年级学困生有效预习的指导》、《小学语文学困生心理教育途径的探索》等,形成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1.聚焦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分层备课,学困生转化才能有的放矢。教师针对本班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备课,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我们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典型课例,研究分层教学的方法,把教师典型的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汇编成册。

(2)课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①识字教学

针对学生识字状况的差异,为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A.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困生的识字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B.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入手,不仅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更能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②写字教学

首先,从上好写字课做起。教师在明确写字教学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学困生写字,各项作业都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其次,通过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以及激励性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写字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再次,在习字的过程中,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③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问题要适当降低难度,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他们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鼓励学困生多读课外书,教师定期向学困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且生动有趣的课外读物,组织学生互相借阅,激发阅读兴趣,使学困生由怕读书走向爱读书,达到丰富积累的目的。

④口语交际的教学

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学困生缺乏的是自信和勇气。教师不断地开拓口语交际的范围,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表达的自信,使学困生敢说、乐说。

⑤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一是捕捉一点真实,提升写作兴趣。只有真实的事物学生才能够写得生动、具体、有感情。关键在于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份真实,进行有效引导,抓住提升学困生作文能力的时机。二是发现一处亮点,鼓励创作欲望。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的“陋作”。让学生从我们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带来的收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与写作欲望。三是提供一处平台,展示自我的风采。对于写得有进步的学困生作文,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展示板、学校小广播、学校网站、博客等进行展示,提升写作自信心。

(3)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加强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

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学习练习机会,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自由选择性作业中,使学困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评价要人性化。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使他们感觉到只要积极投入,自己也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师在班级开辟专栏展示学困生的优秀作业,每学期学校都对各班学习进步的学困生颁发了“学困生学习进步奖”以资鼓励。至今为止全校有50名学困生都获得过此项奖励,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班级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活动,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教师利用课外时间,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找出方法,争取进步。

2.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困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

我们先后开展了经典诵读暨美文诵读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历史的选择”讲故事和征文比赛、书信征文比赛、“在党的阳光下”——建党90周年集邮知识演讲比赛、“七彩杯”读写大赛、“迎国庆”书画大赛、学生电子报刊绘画比赛、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兵乓球比赛、纳凉晚会节目表演等活动。在这些舞台中学困生展示了自我,使学困生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变得更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

4.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困生的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与学校失去沟通和联系,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学校进行得很顺畅,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下方法:

(1)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念。

(2)通过家长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每学期的班级家长会请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真正起到家教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我们还充分利用“校讯通”服务,及时地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互动的双向性,改变了学困生家长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三、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可喜进步

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关注学困生,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困生很多是“困”在行为习惯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上的落后状态,教师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付出了爱心、耐心、恒心。长期的培养,使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对阅读产生的兴趣逐渐提高。另外,教师还与家长合作,帮助孩子制定学习习惯养成的计划,约定孩子执行的好就给予奖励;如果不完成,接受适当的惩罚,目的是改善孩子行为,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替大人做事,觉得每天做的是有意思的事,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个性,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五(1)班陈兴康同学,学习被动,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书写潦草。经教师用心转化,逐渐变得上课听讲认真,作业能按时完成,书写有很大进步。

一(1)班钟秋同学,写字很慢天天都是最后一个交本子,教师让他当小组长不光要管好自己的作业还要求管好全组的作业,培养他的责任心,后来写字速度提高了很多,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三(2)班张安平同学在一年级时常常不写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书写的字迹潦草、难看,听课不专心,嘴巴闲不住总爱讲话,整天脏兮兮不讲卫生。考试经常不及格。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她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督促执行,如今干净整洁的小姑娘,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的字迹工整、美观了许多,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2.学困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针对学困问题,开展了颁发学困生进步奖、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兵乓球比赛、纳凉晚会节目表演、“十个好习惯”记诵等系列活动,给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逐步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上进。

如二(1)班张伟明同学,学习的落后一直让他很自卑,平时沉默寡言。在“十个好习惯”记诵比赛中,他在班级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帮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五(1)班的于跃龙同学,调皮好动,脾气倔强,很难管教。在“纳凉晚会”节目表演中,让他担任领诵角色,他在集体的活动中,明白了守纪的重要性,懂得了自我约束。

3.学困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各班级的学困生在老师的关爱中,在学困生自身的努力下,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2)班,张安平语文成绩明显进步,二年级期末考试分别是七十分以上,三年级期末试卷难度大,上学期末时71分,下学期末考了82分。朱冠忠语文成绩二年级进步最大,二年级上学期末竟考出91分的好成绩。李杨同学在一年级考试答不出一半题,二年级期末、三年级期末都上升在七十分左右,有时单元测试达80分以上。他们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

一(2)班李瑞同学,接班时语文只有21分,老师一直认为这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可她却交了一份份满意的成绩。几次期中和期末考试都考及格了。尤其是这个学期,进步最大,两个单元的测试均考了80多分。王洋、张伟明都由一年级时的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

四(1)班杨大伟、程浩然、刘涛、赵传龙学习成绩都有不及格到七十多分。丁菊、周文倩成绩已经达到八十多分。

五(1)班陈兴康开始成绩在50多分-60多分之间,经转化成绩提升到80多分-90多分之间。余跃龙开始成绩总是70多分,经转化后成绩突飞猛进,最好的一次居然考到班级前十名。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困生的大面积转化,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我们都针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组织成员积极展开理论学习、沙龙研讨,依托个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地交流,从而更加关注学困生及转化学困生时所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要想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学困生去进行,从学困生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困生成为教师关注、关爱的重点,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参与课题研究是辛苦的,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享受着收获的幸福。除了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我们欣喜之外,我们还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快乐。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体教师,有效地带动全校教师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撰写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形成课题结题资料。

1.课题结题主件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书等。

2.课题研究附件材料,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札记、个案分析、分层教学设计等。

3.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查问卷与分析、各类表格、过关检测试卷与分析、访谈记录等。

六、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收获之路是艰难的,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艰难,但更有成就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职责,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3.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

4.虽然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使大部分学困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但是其中仍有少部分的学困生转化效果不明显,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心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苑小学 张国泰 同志:

经总课组审核批准,你申报的独立子课题项目《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全国重点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独立单项子课题。现批复如下: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38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张国泰

立项时间:2016年1月

结题时间:2016年12月


相关新闻

张国泰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