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
一、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愿望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一开始上台的一个小组的学生比较胆小,在我的鼓励下,另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后将狐狸的动作、语言进行了夸张,他们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感受到了狐狸狡猾的特点以及小猴子敢于大胆尝试的精神。
二、创设合作探究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一次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去看一看家乡的美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一听到这种作业,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去看看景色,还可以自由发挥。与此同时,我也在河滨公园、观光园等地方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制成了幻灯片。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大家边欣赏边议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这次口语交际中,都显得很主动,有说不完的话,打破了以往那种找不到话说的局面。接着,我出示了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里面有河滨公园、观光园的美景,当然也有一些丢弃的垃圾,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看着看着,这时有同学大胆说出来里面有一些垃圾,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才能不让身边的环境中有垃圾呢?学生思考了一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对同学们的看法及做法给予了肯定,然后我对同学们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连平时从不发言的同学都抢着起来进行交流。
三、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时总结学法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中获得的知识往往都比较零散、粗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概括和总结,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一课时,当学到课文中的小狐狸在吃到香甜的葡萄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那么它的妈妈到底到哪里去了?问题提出后,学生的设想很多:有的说妈妈被猎人抓走了;有的说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说,就是思考过,我都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学生去体会妈妈那种伟大的母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中,学生兴趣浓厚,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