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教百科>> 源远流长的红旗渠 正文

源远流长的红旗渠

2016-09-14 16:38 王家好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6、9、1
分享到:

        源远流长的红旗渠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3教育学 王家好
        我们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在50多年前的安阳林县,水比生命还重要。现在的人们无法感受到林县人几千年来对水渴望有多么强烈,无法想象到人们为了水可以丢下生命。但事实就是如此,在那巍峨的太行山上截流不行,打井不成,像淘米盆的断层山上,大旱绝收38次!人们如何生活?上万的村民为了生存要背井离乡流亡到周边省份。然而,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人们看到了希望,用汗水,血水引漳入林,耗时10年修筑了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看到这,有些人会说,红旗渠的开凿十分地艰苦,来之不易,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我们国家发展那么好,那种苦我们也不必受了,所以以前那套过时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一遍遍地学习,一代代地传扬呢?所以,“红旗渠精神”根本没有过时。一直以来,老人、父母、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多么优越的环境当中,无论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开明,富裕。长辈们教导我们要把握这好时代,珍惜所有,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事违人愿,人们天生有惰性,有句话说“富不过三代”,真真切切的描述了在富裕的生活中,人们安逸成为常态,吃苦上进成了奢侈品。而这种吃苦上进的精神就是我们新世代的青年最应学习的“红旗渠精神”。现如今的学生们对外在的物质追求越来越高,相互攀比成风,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是放纵,放松的象牙塔,吃喝玩乐轻视学业等等。我想说,我们确实生在了优越环境中,物质上富裕了,但精神却变得逐渐匮乏了,“红旗渠”的修建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所引出的渠水却绵绵不断,那种能吃苦,求上进的精神应当被我们学习。就算身体上不用吃苦,但精神上依旧要紧绷,我们要向精神贵族进发!
        没经验不代表没能力,年轻不代表无实力,毕业大季又要来临,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们又要苦恼了,在各个单位的门外徘徊,在人挤人的招聘会上挣扎,到底哪里是我们的归宿?我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被用人单位越来越看不起,毕业等于失业,我们又要拿什么拯救自己的前途?然而,在五十多年前的林县太行山上,正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担起了70.6公里的红旗渠开凿工作。他就是吴祖太,一个敢闯、敢做,自信能吃苦的大四毕业生。当时的太行山情况十分复杂,开凿70多公里,全长落差不可大于十米,也就是说每千米落差不到十几厘米,且平均海拔450米。那可是在巍峨的太行山脉上啊,许多地方人类都不曾涉足,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何以担当重任!但是,在吴太祖的眼中,年轻不是借口,在杨贵书记的支持下,立刻开工。路途中的艰难不言而喻,但就是这个将自己悬挂在山腰勘测,啃干饼吃雪块的平原小伙子,出色的交上了精湛的工程测绘蓝图。他靠着自己那股青春劲儿,那腔热血,那种自信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是当今我们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所不敢想的。用人单位也许会说大学生没经验,但我们有青春,有热血,会带去新鲜的血液;他也许会说大学生做事鲁莽,靠不住,但我们吃得了苦,受得住批评,我们会变得很好很优秀。无论他说什么,我们首先要有的便是自信。在大学里,我们学到社会与书本相融合的知识,我们的学习能力,技术掌握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定会把握住,干得出色。其实,当我们有了自信,有了机会,自身的能力同样重要,能力哪里来?我们在大学里,虽然不像高中那样,有强制统一的管理,但我们同样要有自制力,要知道学业是不能落下的,能力来源于知识,创新也来源于知识。我相信刚毕业的吴太祖在专业方面是优秀的,是胸有成竹的。所以,当我们潜下心来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我们的能力,我们的优秀才会有个跳板,才会逐渐发散出去。这便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应学习的“红旗渠精神”,自信与自强。
        红旗渠源于水,也为了水。那个时代,人们对水的崇敬、憧憬、尊重、敬畏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匮乏的。去年,全国有超过一般的城市缺水,7大水系中26%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癌症村,臭河,黑河——司空见惯。人们肆虐地对待我们的生命之源,肆意浪费,工农业随意排放污水……水成了廉价品,扔也就扔了,不在乎。对于水的敬畏与憧憬不再有了。我想,我们迫切地需要还原“红旗渠精神”,对水的珍惜与憧憬。我们常会在电视上看到环保的公益广告,“别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好多人看到了也意识到了,但当行动的时候就事不关己了。所以这还得从最深处挖掘,让人们为之一振,从精神层面告诉大家,让人们体会没水时的艰难,盼水时的迫切,来水时的感恩与珍惜,去发自内心地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片河流。
        红旗渠给林县人民带去了水源,同样也给我们带了绵延的精神河流,灌溉着祖国大地,为了更好的明天!听“呯!呯!铛!铛!”开工咯……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