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品读书写作之趣 正文

品读书写作之趣

2010-01-29 15:34 张华清 转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饥饿者的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教师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是与文化打交道的人,是与人打交道的人。教师离不开书,更离不开读书。读书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宋代文人黄山谷在谈及读书感受时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事实上,教师文化功底的锤炼,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来自于读书和对书籍的理解感悟、思考提升。现代教育的复杂性和目的性,更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读书。新教育已不同于传统教育,如果不及时更换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学习科学的教育经验,不能掌握灵活的教育教学艺术,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不会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般来说,真正的读书有三个层面:为职业而读书,为生活而读书,为生命而读书。目前,我们不少教师要么不读书,要么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当然,能够“为职业而读书”已经是不错的了。因为对生活在一线的教师来说,静心读书确实有很多的困难。然而当教师能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欢愉时,一切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了。曾国藩在与四弟的家信中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谈及“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者时,则认为那是他们没能品味到书中之乐趣。宋代大儒程伊川也谈到不同的人读《论语》的情况:“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当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时,那种读书乐趣就更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到,品味到的了。

教师读书,要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读教育哲学,读学科专业书籍,读能帮助自己教学和帮助自己提高的书。当然,读书不能死读,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读,要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思想。还要善于把这种思想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我在教育上能走到今天主要是得益于阅读,我已正式出版的两本书也是得益于阅读。今年暑假,当别人在休闲时,我又一次通读了四大名著。这一次,我是站在教育的视角来阅读的,除了看到《三国演义》之“计”《红楼梦》之“情”《西游记》之“怪”《水浒传》之“义”外,我还有了《三国演义》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学生转化措施,有了《红楼梦》中“诗社”拟定多个题后抓阄作诗的作文教学法,有了《西游记》中唐僧因材施教使不同性格的徒弟皆成正果的教育方法,有了《水浒传》中孝敬母亲的美德教育。读后,我总结出近百个题目,现正在写作中。我暂时命名为《从四大名著看教育》。结果如何,暂且不说,单是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就充满着欢乐、趣味。周围人有些不解:已经有了这样的荣耀,何苦再受累?我心中明白:我是鱼,只有庄子知我之乐也。

作为教师,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善读无字之书。读人生,读社会,尤其要读教学实践,读学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积淀,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你所谓的读书就称不上完美。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多反思。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反思力和批判力。而且要善于动手,记录自己的观察,梳理、归纳自己的反思。这是教师提高自己的途径,也是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帕夫雷什中学走来的,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希贵先生也从未脱离过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总结。外国学者曾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真是一语道出真谛。所以教师要善于读书,善于整理自己的观察、疑问、感悟和思想。这种整理就是记录,就是写作。现代教育就要求教师既要是阅读大师,又要是写作高手。当然这里的写作并不是进行文学创作。它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描写和真实感悟。因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感而发,故写起来并不困难。反之,在写作的过程中,你还能带着轻松愉悦,重新感受教学实践,重温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当你灯下写完最后一个字时,看着自己的“新生儿”,那种乐趣,那种幸福更是一般人难以体验和享受到的。这种乐趣,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呢!

总之,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的性质决定了这项工作最具艰巨性,同时也最具创造性。目前它开放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天地和施展才华的宽敞舞台。只要勇于实践,用心感悟,勤于反思,主动读写,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的辉煌,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幸福!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