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一部高品质的长篇小说 正文

一部高品质的长篇小说

2018-12-05 09:42 南豫见 中华文教网

编者按:漯河市作家协会主席南豫见是中国著名作家和两部影视剧的作者。他写了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影视、诗歌、散文作品,并相继获得多项大奖,有的作品已被翻译到国外。他对漯河市乃致全省全国第一部反映临颍县民族英雄的小说《台北知府陈星聚传奇》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漯河文学》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一部高品质的长篇小说》。他认为这部小说把陈星聚爱民如子,为福建、台湾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同时塑造了陈星聚身先士卒,与台湾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来入侵的民族英雄气概。小说出版适逢其时,在两岸尚未统一的特殊时期,小说的许多事实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原河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全书看了此书,认为是本反映陈星聚的好作品,写了个条幅送给作者,条幅内容是“陈公鞠躬尽瘁,马君妙笔生花”。此作品还得到台湾同胞的高度重视,国立台湾图书馆和台湾中央图书馆各收藏十本,台湾两所大学各收藏四本,台湾《中原文献》杂志进行了连载。这说明,台湾同胞对反映为台湾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陈星聚的好作品给予大力支持。

一部高品质的长篇小说

作者:南豫见

老作家马文长篇历史小说《台北知府陈星聚传奇》叫我先睹为快,看过后觉得写得很好。思索品味再三。认定是一部高品质的文学作品。

陈星聚(1817-1895年),是河南省临颍县台陈乡台陈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即胸怀大志,刻苦攻读,清道光二十九年中举,同治三年47岁时被任命为福建省顺昌县知县,以后又先后担任福建建安、闽县、仙游、古田知县。在他出任县令期间,勤政爱民,朝乾夕惕,兴利除弊,抑强扶弱,斗恶霸,剿土匪,平冤獄,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清正廉洁,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陈星聚最杰出的事迹是建设台北、保卫台北。他刚任台北知府时,台北还是不毛之地。经过他带领台北人民历时八年,建成闻名世界的石头城,并成为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中心,功莫大焉。光绪十年法国侵略者将魔爪伸向台湾,陈星聚带领台北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他在危险关头,将生死置于度外,命令妻子带领阖家老小10余口,围坐在府衙后花园的水井旁边,他本人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表示一旦城池陷落,举家投井殉国,决不受辱。这种壮士断腕的决绝,视死如归的大勇,寸土不让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潸然泪下。台北军民在他的激励和带领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终于击退了法军的进攻,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奏响了一曲壮烈的民族精神之歌。

河南省漯河市出了陈星聚这么一位百年少遇的民族英雄,是漯河人的荣耀。漯河历史上虽然有不少反抗外敌侵略的民族英雄,在漯河战斗过,如岳飞、杨再兴等,但祖籍在漯河临颖的仅陈星聚一人。因此写好陈星聚英雄业绩,再现陈星聚光辉形象,传承他的事迹和精神,使更多的人了解陈星聚,是漯河市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形象地表现出真实的陈星聚,马文是下了几年的大功夫的,他清楚大家很期望有一部反映陈星聚全面而辉煌一生的文艺作品,唯有长篇小说容量大,能把陈星聚六十多年的人生全面浓缩出来。因此马文下决心要写一部反映陈星聚一生的作品。

为了比较准确地反映陈星聚的一生,马文从几年前就开始对陈星聚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他对陈星聚老家进行了走访,和陈星聚五代嫡孙陈文进行交谈,查阅了有关史料和县志,到图书馆和政协等部门翻阅了有关陈星聚的书籍,上网查看了陈星聚的介绍,参加过陈星聚研讨会,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座谈,收集了大量有关陈星聚一生的资料。然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构思布局,写出提纲挈领,对细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经过两年精雕细刻,终于创作出一部反映陈星聚精彩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中,作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高度上塑造陈星聚。因为他发现,陈星聚这个人不单单是做了大量的利国利民的业绩,更重要的是他在做这些事情时的思想动机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仅仅把他感人肺腑的事迹罗列出来,虽然比较省时省力,但不能从深度上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陈星聚。因此他在写陈星聚的每件事迹时,都注意剖析他的思想和动机。

一部好的作品,人物的故事发生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必须符合人物的思维逻辑。作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根据历史资料准确推理出在特定情境下陈星聚做事情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而且这些推理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作者查了大量资料有根有据推理出来的,让人看了非常信服,会使读者觉得书中的陈星聚真实可信,陈星聚办某个事当时会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比如他在顺昌任知县时,一股盘踞在该县九龙山的土匪横行乡里长达二十余年,前任官府束手无策,总督左宗棠命令他率兵平贼。陈星聚知道以暴制暴,不仅官兵会生灵涂炭,而且会殃及无辜。于是决定查清原因之后,有的放矢。经过认真调查,他知道土匪头领之所以占山为王,是因为恶霸霸占其兄嫂,告官后,贪官污吏受贿判案不公,逼死其母所致。于是说服左宗棠,以自己的官职作担保,冒着生命危险,只身进山招安,以德化之。经过苦口婆心地说服,最终使匪首心悦诚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率众归降。左宗棠对他排除众议,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费一刀一枪说服土匪归降,大加赞赏,以“听断缉捕,矢慎矢勤,宽猛协宜,舆情悦服”报请清政府留名升用。皇上和两宫太后亲自接见,赞叹有加。

顺昌县志上对这件事只简简单单说了几句,但到了作者这里,却用显微镜把它放大,合情合理地推断写出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让读者看了心悦诚服,赞不绝口。

在建安县他发现无赖之徒为非作歹,横行乡理,和外来移民矛盾重重,于是巧妙地处理了几个积案,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了遗留问题。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经过调研,发现该县道德沦落,老不读书,少不知理,歪风邪气之所以盛行,皆源于此。于是他义捐俸禄修复书院考棚,设置义塾和私塾,并详细解说了“耕读传家久,诗书恩泽长”的道理,在他的影响下,该县文风日盛,文明程度提高,社会风气好转。在闽县任知县时,洋人要在闽县海口强筑炮台,严重威胁我国海防安全,他虽官小职微,不怕罢官,坚持民族气节,据理力争,加以制止,因而得罪洋人,被清朝政府罢官。后调任仙游任职,他发现仙游民众械斗之风,已成社会公害,于是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了此风。并编写了《八戒十劝歌》,以保家卫国、崇尚文化、团结邻里、忠孝勤劳为内容感化当地民众,民众争先传颂歌词内容,当地民风大有好转。在台湾为使民众减轻负担,逝者入土为安;他果断取消政府规定的“埋葬税”。当民众受灾荒饥饿威胁时,他先斩后奏,违反朝廷法规开仓放粮,并留下了“吾但活吾民,罔顾利害也”的壮志豪情。他临终给孩子的遗言里说:“......今后养家糊口,好自为之,勿损吾家声誉......”留下的遗产是几套官服和一台纺花车。并谆谆嘱咐:“吾将木焉,还在恋念台湾,台湾建首府实乃英明之举,首府乃脑中枢,建台北尤为适宜......”

总而言之,要写好陈星聚,光写好他的行为不够,重要的是要写出他产生行为的思想和动机。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作者对人物的处理很有借鉴之处,台中科技大学马以谨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她说该小说对于陈星聚的描写,透過作者洗练的文笔,將陈星聚的个性、行谊、思想描绘得栩栩如生,让冷冰冰的史料和人物在他的笔下頓時鮮活起來,读之不禁让人彷彿回到百余年前的场景,有历历在目之感,陈星聚的风范与气度也跃然纸上。他賦予已逝去的历史人物人性与血肉,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她的看法一针见血。

小说中一般都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熟悉的、陌生的、漂亮的、丑陋的、善良的、可恶的、成熟稳重的、活力充沛的、慈祥和蔼的……这本书的人物之所以在笔下活起来,我认为作者在写人物时,运用了以下五种技巧:一、主次分明,防止喧宾夺主。此小说主要写历史人物陈星聚,无关陈星聚的情节再精彩,人物再突出,也一笔带过。里面有关几个历史大人物如左宗棠、曾国藩等都是大名鼎鼎的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但他们的事迹只要与陈星聚无关,一般不再泼墨。与陈星聚有关的部分也以重点写陈星聚的观点、行为、思想为主,不惜笔墨,越详细越好,尤其要写出了他执政的恶劣环境。

综观陈星聚一生很不容易,他经过艰苦努力,方才將儒士的教养与信念努力实践在利国利民的任事上。他出生农家,沒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他凭着忠心耿耿,智勇双全,周旋在官场中。他任职的县份也多为穷乡僻壤,民智未开,经济萧条。但他不拘一格的灵活施政和事必躬亲的負責态度,為他贏得百姓一致的赞誉。尽管他沒有政治派系,也无強硬的后台,勉強只有一位賞识他的贵人左宗棠,但他有自己的政治信念和为国为民的思想,所以做出的政绩有目共睹,不但各级官長愿意提拔他,他也成为两宫太后和皇上眼中解決偏远县份多年沈痾的絕佳人选。因为他政治思想明确才有了干練的行事风格和吃苦耐勞的毅力。因此得到朝廷和長官的再三肯定,三次考核計典均被評為卓異、纯儒循吏,连传达圣旨太监也感慨到:“皇上看到哪里有火就让你去救火呀。”大家可能觉得,既然陈星聚做出了那么多丰功伟绩,为什么史书上记载很少。主要因为陈星聚的官职较低,加之本人做事非常低调,错误自己承担,功劳尽量推给别人有关。加之社会风气不正,小官要想入史,必须买通史官。陈星聚为人处世又不愿为了个人事情阿谀奉承。所以他的大部分事迹只是在他履职的县府志上有所反映。

二、小说注意次要人物围绕陈星聚去塑造,如陈星聚手下的几个主要帮手,虽然个个忠勇可嘉,但各有特长,有的文质彬彬、才华横溢;有的大义凛然、敢作敢为;有的智勇双全、出谋划策;有的不善言辞、沉着稳重;有的勤俭持家、忠心耿耿......但他们的不同特征都是在和陈星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这样做1,`可以烘托突出陈星聚的性格(利用性格上对比差异),2,可以深化主题(把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联系起来).3,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用次要人物配合主要人物推动故事发展)4.可以充当塑造陈星聚智勇双全的性格的衬托等。

三、既要全面塑造陈星聚的方方面面,又要重点塑造他智勇双全的主要方面,陈星聚一生做很多事情,不能平铺直叙地一概而论,应该有详有略,在突出表现他业绩的大事上大书特书,如他敢于和恶霸无赖作斗争,敢于与欺负中国的洋人斗争到底等,不惜笔墨绘声绘色地详写。因为在几个重大关口他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他的个性。 
  四、采取对比的方法。作品在表现陈星聚个性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主要事迹。而是从采取对比的方法。他的性格虽然很复杂,但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如皇上赏赐他的礼品非常贵重,他不是入了库,就是捐资办学;但他省吃俭用到“抠”的地步,陈林在寻找他出行的衣服时,除了官服外,竟然找不出一件完整的,于是含泪想,老爷做了八年知县,除了病什么也没落下。这一正一反地描写把他公私分明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此小说没有刻意拔高人物,而是实事求是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陈星聚。大家知道在恶劣的环境里,做人难,做官更难,官场上的人情礼数,陈星聚必須顾及,但又不能违背是非和官箴,要在其中周旋,必得拿捏分寸。他身為台北知府時面对各派系不同的長官和同僚,既要推动政务达成使命,又要为开展工作争取資源,还要上下协力,化解矛盾,个中艰辛,实非外人所理解。饶是如此,陈星聚几乎在人和上沒有什么瑕疵,今日可見所有他的上级对他的评语全是正面肯定的,这点在复杂捭闔的官场中,极其少见。说他没有原则也罢,“圆滑”也罢,他是以办成事、办好事为底线。他在建設台北城的這段期间,百废待兴,然而朝廷財政困难,无法拨款,因此各項花費都得藉由民間捐助方得达成,为此,陈星聚伤透脑筋。当時台北有几股地方勢力,彼此较劲,這些士紳既是陈星聚的金主,又是抢佔各种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陈星聚虽然是地方父母官,所有的建設都要仰賴各方的贊助捐献方得办成,他夹在各派势力之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偏袒或得罪,还要同時兼顧他们的利益,並且为协请他們捐資说尽好话,有些无法想象的难事,居然最后都被他逐步克服了。所以陈星聚绝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他的不同凡响在于他实事求是,总能將別人办不到的事情,想方设法一一落实,这种善於协调、讲究实际和高效率、高执行率,是做为一位公务员最难得的特质,值得当代每个公务员垂范。

此小说有不少其它写作技巧也值得借鉴,比如如何写好历史人物。历史小说不客易写,写好更难。因为它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写得像小说。小说当然需要虚构,但历史小说的虚构又必须在史实的框架之内。写不好很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过于拘泥于史实,把小说写成了干巴巴冷冰冰的人物传记或历史教材;二是罔顾史实,胡编乱造,流于戏说。但马文在这部小说中较好地处理了史实和虚构的关系,这是这部小说之所以比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写历史人物和写其它小说不一样,特别著名、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无论从他那段历史下手,大家都知道事出有因。对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如果冒然从他的半截说起,大家会感到莫名其妙,事出无因,太突然,不真实。陈星聚属于那种大家不太熟悉的历史人物,一般要按时间顺序写,应该从人物的成长、成熟、出彩、成功,然后创造重大业绩去写。不要急于把他的业绩放到前面表现,要循序渐进,让大家感到此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宠儿,到一定火候,就会顺理成章地产生大家心目中英雄人物。此小说从陈星聚的出生、入学到中举、平叛立功、任职知县判案、担任台北知府、建设台北、保卫台北直至病死任上,娓娓道来,情节合情合理。

还有语言技巧也值得学习。现代人写清代人的故事,必须熟悉当时的人情习俗,言谈举止,尤其官场的礼仪程序等。马文没有经历那个时代,当然一无所知。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作者废寝忘食,看了大量的清代作品和史料,用了一年的时间阅读了晚清百余年的历史著作和晚清名人传记,恶补了自己缺乏的知识。终于用当时的语言成功地写出这部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写好细节也很重要,细节往往决定小说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细节就没有小说的成功。马文在这部小说中编织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从而使人物更丰满更鲜活,使故事更生动更感人。当然如前面所说,好的细节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必须符合人物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动机,必须推理出在特定情境下人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细节可能是虚构的,但不会让人感到虚假,反而会使人觉得像实际生活那样真实,觉得这个人物当时就应该这么想,这么说,这么做。马文的这部小说中有不少情趣盎然感人肺腑的细节都是如此。

2018年12月1日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