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培养学生“听、看、想、说”的数学学习能力 正文

培养学生“听、看、想、说”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3-12-31 11:16 文/刘惠娴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12月30日A2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听、看、想、说的学习能力。
       一、听:听得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抓住要点。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诸如此类,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二、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要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吸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其次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可以设计如下一些练习:观察,阴影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初步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
  三、想: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后进生优先做答,再请优秀生解答的针对后进生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四、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听、看、想。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接新班级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毛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多少分,再用一两句话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明确,特别是声音洪亮!”。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数学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上述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复述,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口述计算过程,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使学生通过“说”,练出口才、练出胆量,更练出智慧,练出本领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总之,以上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环节作相应的能力训练定会收效甚佳。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潭下镇锡坪小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