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活”——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正文

“活”——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2014-08-21 18:09 文/韩永祥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8月8日B6版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确实为美术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许多教师大显身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做游戏、唱歌、跳舞,花样百出,课堂热热闹闹,让人眼花缭乱,但热闹过后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没有掌握,收获并不大,学生“活无所获”,只是高兴和热闹了一阵,这样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活”起来。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上,在创造与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专家对生命意识的论述,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怎样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如游戏、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情绪饱满,主动学习,使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的境地。
       比如在学习《笔墨知识》一课,枯燥的笔法墨法知识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巩固新知识阶段我采用了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一个个踊跃举手,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其他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不是单为活而活,这样美术课堂才会更精彩。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思维火花碰撞活起来
       在欣赏《月入明月洲(中国画)》时,我对学生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月光照耀明月洲的情景,大家看看这幅画,你觉得画中的月亮在天上,还是在水中呢?”
       “我觉得月亮在水中,因为月亮那里停有许多的船。”
       “我觉得月亮在天上,天空和水面相接的地方,月亮就象海上日出一样,从天边才刚刚升起来。”
       “我觉得月亮还是在天上,因为水面有小的波浪,如果月亮落在水里,不是一个这么圆的圆形,应该漾起了黄色的波纹,象打碎了的玉盘。”
       “我也觉得是天上的月亮,因为水中有很多的亮光,那才是月亮在水中的光。”
       “远处有许多的船只,船还有倒影,船不会走到天上的月亮上去,我想月亮应该是水中的月亮。”
       ……
       孩子们的回答多么精彩而有童趣呀!我心里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的回答而喝彩!我顺势对学生说:“是啊!这正是这幅画的美妙之处,这幅画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象一首动听的乐曲,天空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水天相接,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唯有一轮皓月把银光慷慨的洒满大地,辽阔的湖面水天一色,朦胧中说不清是月在水底游,还是船在天上行。到底是天上的月亮,还是水中的月亮,我想这正是这幅画耐人寻味之处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他们的思维火花自由碰撞,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一个问题仿佛思维的导火索,让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去争论,充分感受画面的意境,没有标准答案,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样美术课堂岂不更精彩。
       三、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留给他们交流想象的空间,让思维张开翅膀尽情飞扬。
       古诗配画是绘画创作的一个难点,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我首先给他们讲了宋代画院画家创作“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古诗配画要画出诗的意境”有的说:“要认真领悟诗的内容,要画得有创意”,有的说:“古诗配画不光直接画诗的意境,还可以间接描绘……”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熟悉的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并让学生说:“如果让你来给这首诗配画,你画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出现了精彩的回答:“我画一个古代的人坐在床上,表情非常忧郁,望着窗外的月亮。”
       ……
       孩子们的情感多么细腻,想象尽情的飞扬,有的真让我拍手叫绝!我对他们的想法充分地肯定,接着选择一种进行了示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学中教师恰当引导,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总之,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努力做到:“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多做一做、画一画;“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多玩、多看、多做、多画、多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会“活”有所获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初级中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