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
sitemap
tags
首页
>>
课改前沿
>>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正文
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2014-11-23 10:15
文/王慧萍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1月7日B3版
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尤为重要。语文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语文学习好会促使和带动学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如:会形成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理解能力、说话艺术、识字多等。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不好将会导致学生厌学,书写能力,表达能力都跟不上,就连识字都成问题。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学好小学语文呢?对于农村小学语文如何教呢?
对此,根据我个人点滴经验,我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学好字。打下语文基本功。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小学语文阶段除了学好拼音之外,那就是要学好字。所谓学好字不仅要学会字,理解字的含义,还要写好字。首先要先学会字,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听讲,教师要结合字的含义、关联词语、产生的过程向学生讲解清楚,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加深认识从而能更好、更快、更牢固的掌握。其次写好字,学会字后要要求学生写工整字体,养成写好字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会在以后的考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读好书。对于读好书意义很广泛。其实读书的学问很大,真正达到会读书,读好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个人认为既然是读书就应该多采取朗读的形式表现,这样既能释放阅读者的情怀,又能极强表达作者那种思想感情,当然真正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默读也是读书的一种形式,对于这种读法阅读者需要精力相对集中,否则默读后会理解不到书中的意思。当然对于小学生我认为采用朗读的形式比较好。首先学生通过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绪,集中学习的精力,再通过一些朗读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从而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另外再通过班级朗读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出现一批优秀的口语好,朗读能力强的小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来带动全班学习语文的兴趣。这里可采用学生示范读与学生带读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写好作文。每当提及作文时便会有学生反映作文真是太难写了,不知道怎么写,我对此感到非常的困惑,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其实作文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难,我认为只要让小学生认真的观察事物或某一事件,再通过语言真实的表达出来,最后写出对此事或此事物的一些印象或感受,这便是一篇好文章,我认为,小学作文不在于能长篇大论,只要能把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情写清楚就行啦。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总之,学好小学语文应该从写好字、读好书、写好作文做起。
(作者单位:河南虞城县站集镇高大庄小学)
相关新闻
教学
小学语文
农村
王慧萍
高大庄小学
新时代赏识教育中教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浅谈
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浅谈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提高策略
小学语文与书法教育的深度融合
用心严抓教学管理,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教学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诗歌教学:《老树》《女儿·鸽子》《 乡村的五月》教案
小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新思考
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 高三英语词汇复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探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实施精细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www.zhwjw.net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中华文教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
(www.zhwj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中华文教网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妥善处理。
焦点阅读
乐订坊数字人AI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
乐订坊数字人视频直播AI系统操作手册
2024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新年致辞
探究广西北海民附学校量产“学霸”的秘密
频道精选
音你而来,为乐而燃!“高山星空音乐汇”绽放龙
《我想我们能在一起》新歌上线
2024年月玲珑诗词选登
描写郾城大战和心意六合拳的小说《岳飞传奇》出
诗意人生的感悟与吟唱——略评靳贤孝诗集《信步
靳春增——天赐物华十首
笔耕不辍,墨香四溢——评赵连甲先生的书法艺术
河南省创伤应急救援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绿色环保增产型碳氢核肥 落户重庆为农业带来新
“健康酉阳行”文学采风活动在酉阳成功举行
下一篇
下一篇:
如何做个好后妈
电话: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邮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备10012388号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