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探析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探析

2022-04-27 10:43 徐向民 今日文教周刊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中学  徐向民
        巴班斯基将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定为两条,即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分别定义为“解决教学和教育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和“师生在解决这些任务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问题归纳,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过程,让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使平静的课堂泛起波澜,使平淡的课堂充满激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一、问题引入,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课伊始,我便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大功夫,只听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种种假设:可能是水槽中的热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塑料瓶受热膨胀将硬币顶起来了;可能是瓶内的空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硬币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往外跑,所以把硬币顶起来了……。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二、阅读理解,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要迅速学习的欲望。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获取新知识,明确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的准备。这一环节也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
        三、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探究时首先要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想,再围绕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注重分析,得出结论。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探究过程中的细节,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问题,把要探究的问题分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