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正文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2017-04-01 10:59 刘章玲 未知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许胡同小学   刘章玲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二)、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的常态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屈从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而怠慢、忽视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研究。造成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行为的人为割裂的尴尬。

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屏蔽了问题解决的新角度与新出路,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重大问题的实际研究与解决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不是教的单一体,也不是学的单一体,也还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的改变,教的优化才能导致学的优化。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教毕竟是为了学,教与学是两个可以不同侧重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与学情的调研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基本功。对于教学研究更是如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平时的观察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调研显得尤其重要,是研究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在课题研究前期,结合我们平时的观察与感受,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观察或听后测试等方式,调查我校学生目前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参与程度、兴奋程度、掌握程度、兴趣程度……)——掌握问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查报告。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导致很多问题:主体性缺失,情感性缺失,创造性缺失……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限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概念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效、高效、长效)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支撑性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三)本课题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有效教学研究在中学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如杭州富阳市郁达夫中学的课题《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学习——初中生课堂有效学习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近来,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2006年第7期).小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针对不同年段研究其优化策略的,并不多见,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受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影响,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在小学研究较多,但直指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及其优化,虽有所提及,但真正研究较少。“有效教学”的研究历来就有,但直指教师、学生实际的课堂状况进行专门的研究,鲜有所闻,而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着力突破与拓展之处。

2.有效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觉得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

(1)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教师要能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主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行为更有效。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

(一)分析当前影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针对前期对我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有效程度的调查了解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将展开专门的分析与研讨,具体分析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低效、无效)的主要因素,寻找、确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实施与总结“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行动策略。

针对各年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研、剖析所认识的问题确定一个突破口,具体研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展开意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而形成能够显著优化本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加强备课制度的研究,推进备课形式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段特点,研究如何预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点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应做的各种必要的工作与准备。

A、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教学目标的构成元素。

B、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适合的学习材料是学生能迅速及时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我们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

C、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关键。教学准备策略要在这个环节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要在这个环节调动。如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科学更合理,更能让学生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与学的情境之中,是课题组重点研究的方向。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与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本课题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加强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形成“顺学而教,扎实有序”的课堂理念。通过一课多次教,一课多人教,一课不同教法教、主题沙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激活思维,探究主要教学行为与辅助行为的有机结合,课堂管理的科学性,是课题组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层面上,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有效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使讲授有效高效,讲授内容的合理性,时间安排的科学性,策略的多样性是课题组主攻的一个方向。

B、有效提问。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设计问题,提问的科学表述方式与最佳时机,有效提问的共性特征,这几个方面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C、有效倾听。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倾听时机的选择,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是课题组所要关注的一个领域。

D、有效反馈。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反馈的适时性,反馈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是课题组要探索与研究的。

E、有效活动。有效教学应该追求有效活动,有效活动是指向目标的活动,而不是盲动,如果通过活动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无效活动;如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共享课堂生成着的精彩,以及活动的科学设计,是课题组所必须关心的。。

F、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管理需要辩证法的支持,管得太死与放得太散的课堂都不是有效的管理。面对学生这以鲜活的生命体,我们将尝试“人文管理”,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益。

3.有效教学行为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即研究怎样评价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4.构建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的典型课型。

在寻求提高学生课堂学生有效性的优化策略的研究实践中,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倾向的变化(优化),形成有助于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型。根据我们的研究假设,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调研与改进,并通过积累的大量的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分析提炼,最终总结与形成相关倾向的课型总结与操作要领。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采用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在组建课题组重点攻关的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研究。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  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经验总结法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6、1--2016、3)前期准备阶段

这是课题立项之前进行的工作,是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校各年段课堂教学有效程度以及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形式预计将有调查和分析报告、研究综述等

第二阶段:(2016、4--2016、9)实施研究阶段

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年段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共同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

2.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严格按计划操作,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和两次研究课汇报活动。

4.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阶段成果预计有教学随笔、研究日志、专题论文、调查问卷等

第三阶段(2016、10----2016、12)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阶段成果预计有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等

五、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了战斗力较强的课题组。一是设立了课题组负责人。二是组建了“实干+科研”性的课题小组,这些参与人员均为教导处的负责人及部分区、校的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理论水平,他们负责对本课题的确立以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本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

2.制度保障

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启动“十个一”工程,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我们将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每学期按课题研究进度做到围绕一个专题,订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次系列研讨活动,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本研究资料(或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每位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年每个课题组成员发表或获奖一篇研究论文,我校课题组将严格按照要求定期组织验收。

结束语: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追求诗意、灵动、智慧的理想课堂,更需要理性的审视当前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要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持之以恒的追求,我们坚信,有了这份坚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定能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课改热情和主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语文课改活动,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对新课程的运用浮于表面。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不得法。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

大家认为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进一步深入进行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理论依据有: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协调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协调是一种指导思想,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协调是教学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学生、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5)采用灵活教学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

(6)强调多种学法指导:

其一,应更多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其二,应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记忆;其三,进行思维教学,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应该在思维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学习思维本身;其四,开展反思教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7)鼓励为主学习评价:

⑴、学习评价要有激励和批评。⑵、学习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评价。⑶、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教师个人要勤思考、多动笔,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交流与探讨,能从反思中得到启示。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会反思的榜样,一个专业型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特别是自我评价的作用,应该更大地加以发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五、课题实施的初步成效

1、注重课前准备的实效。

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为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学校今年加大了备课力度。每周六上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各年级教师共同对下周所要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共同钻研教材,商讨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设计出各课的教学框架。上课时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听该教研组一节课,听后共同评议。记得一位名家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之后便是为了思想。这样,在合作备课中,教师的智慧得以提升;在互相听课中,经验得以积累;在听后讨论中,思想认识得以互补。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预习中,我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预习题,来指导预习;李敏和杜英杰则是采用把课文多读,“不读熟练不开讲”的方法……总之,从不同的预习指导中,对比出最有效的方法。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内的教学更有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把教师的“一言堂”,转为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并多加以指导学习方法。教学中,重预设,更重生成的教学实际,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而不是只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提醒学生做学习笔记,勤动手,学会自学方法。

3、课后积极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多积极写教学反思。其一,每月写不少于2000字的反思;其二,在每学期都写了教学小论文等。

对于学生,也帮助他们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认识,找出表现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促使他们提高认识。

六、反思与后续研究的重点

1、应不断学习理论,用更为先进的理念来指导研究与教学。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课题所面对的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面对的问题,怎样能比一般的教师做得更为切实,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理论优先掌握在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制订了读书计划,还应该认真执行,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的经典作品。

2、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求索。

在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中,有着各种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调动起各种手段,来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让教学更有成效。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活用教材,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真正做到“拿着教材走向学生”。其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注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3、探求更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直也是一个讨论的问题,只有有了比较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还应结合摸索评价的方法。虽然说,教学效果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评价学生学习当中,也不能仅凭书面测验的成绩。怎么评价教学效果,要有更有说服力的方法。

七、研究体会

(一)、由于本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的时间还不长、考虑也不够周密,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复杂,由此离课题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实质性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二)、课题研究至今,还没有深入的进展,有时课题组的成员都忙于各自的事务,而没有经常开展研讨活动,今后应注意有一定的综合研讨的时间。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结题报告

一、内容提要

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在每堂课上灵活确定教学目标,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创设和谐教学环境,注重生成教学结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终于发现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进入课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我认为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准确捕捉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深化知识理解。

二、课题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有效教学研究在中学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如杭州富阳市郁达夫中学的课题《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学习——初中生课堂有效学习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2006年第7期)

小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针对不同年段研究其优化策略的,并不多见,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

2、有效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觉得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

(1)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能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主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行为更有效。

(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理论意义:为深化有效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

(2)、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着重从我校阅读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语文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语文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并解决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应用研究,主要是借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品位,从而助学校跻身于牡丹区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行列。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研究内容: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一)研究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采用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在组建课题组重点攻关的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研究。在具体操作时,采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法  每一位实验教师以班级为主阵地,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写出反思,总结得失经验。

(二)研究主要过程

1、注重课前准备的实效。

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为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加大了备课力度,将每周六上午定为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对下周所要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共同钻研教材,商讨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设计出各课的教学框架。上课时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听该教研组一节课,听后共同评议。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并多加以指导学习方法。教学中,重预设,更重生成的教学实际,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而不是只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提醒学生做学习笔记,勤动手,学会自学方法。

3、课后积极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多积极写教学反思。其一,每月写不少于2000字的反思;其二,在每学期都写了教学小论文等。

对于学生,也帮助他们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认识,找出表现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促使他们提高认识。

六、研究的成果

多年相知路,多味别样情。通过两年来的实验与研究,我艰辛地付出着,也在不断成长着,不断收获着。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认为,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进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针对目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进入课文阅读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建立阅读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后教”,也就是指在新课文的教学中,最好不要采用先介绍作家作品的方式,也不要对文章有任何提示性的语言,而是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品味文章的原汁原味,获得独有的感受。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时,有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有这样一番话:“触摸春天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位特殊的小女孩。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是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触摸春天的脉搏。作者从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敬、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体会体会吧!”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含有“暗示性”的介绍,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独立感受,使学生先入为主,思维被困在框子里,难以活跃起来,也难以在阅读文本时擦出智慧的火花。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的惰性,语文的人文性就更难实现了。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先学后教”,才能实现通过文本语言这一工具来品味其中的人文性。

(二)、强调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我认为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准确捕捉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拟人化的句子轻快活泼。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以“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是自读自悟,联想美: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然后是研读品味,感受美:四人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最后是读背说写,积累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来,说说好在哪里,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感受“美”的效果。

(三)、引导小组合作,深化知识理解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进行交流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的讨论,提供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在议论中,逐步引导学生从书中或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深化知识理解。

一篇课文的理解,往往是可以多角度的,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它的阐释不会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标准答案,故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议论纷纷”,在讨论中深化知识理解。在这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对其偏颇之处给予指正,深化了知识理解,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四)、优化课堂训练,读读写写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我注意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训练,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读写写用语文。《扁鹊治病》这一则寓言故事,我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相机点拨:蔡恒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然后,以《跨越时空的对话》拓展延伸:“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这样,不仅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一训练中亦给予了学生一个概括、表达的机会,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拓展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它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一层面上,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应不断学习理论,用更为先进的理念来指导研究与教学。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课题所面对的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面对的问题,怎样能比一般的教师做得更为切实,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理论优先掌握在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制订了读书计划,还应该认真执行,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的经典作品。

2、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求索。

在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中,有着各种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调动起各种手段,来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面的关系,让教学更有成效。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活用教材,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真正做到“拿着教材走向学生”。其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注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3、探求更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直也是一个讨论的问题,只有有了比较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还应结合摸索评价的方法。虽然说,教学效果的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评价学生学习当中也不能仅凭书面测验的成绩。怎么评价教学效果,要有更有说服力的方法。

转眼间,个人课题研究已进入了结题阶段,回顾这一年的历程,竟然情不自禁地落了泪。我深知,我为了教育这方圣土,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化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在我心灵的高地一直在深情地歌唱……

课题即将结束,但是对我说来还只是个开始,因为我的教育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求索的步伐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许胡同小学刘章玲 同志:

经总课组审核批准,你申报的独立子课题项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全国重点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独立单项子课题。现批复如下: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32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刘章玲

立项时间:2016年1月

结题时间:2016年12月

相关新闻

刘章玲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