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报告 正文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报告

2017-04-01 11:26 梁金蕊 课题级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梁金蕊

一、 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说的是要传给学生以知识,不如以学习方法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老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是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少,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并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存有许多的疑惑与不解。虽然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早有涉及,但这些研究都不充分,尤其是操作层面的研究更显不足。我们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把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子,使我校的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学习,研究和尝试,决定在本学科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希望通过此项活动,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古已有之,如《礼记.学记》中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自身的感悟。这些理论散见于古籍之中,未成体系。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全国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从不同角度参与了这项工作。但他们的研究还未形成定论,并且理论性强,一线教师难以掌握。我们研究,可以互相借鉴,以促进中国本土化教育理论的形成。菏泽市教研室“十二五”期间做的“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实验研究,贴近实践,操作性强。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代表性的如: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育学”和“异步教学法”、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也都致力于语文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但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的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作为初中,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以研究课堂教学来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的方式,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重需要。以前,我区乃至我市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我们此次参加的“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不仅应时,而且非常必要。如果课题实验成功,将对提高我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宝贵的经验。  

2.本研究课题与以上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主体教育”、“ 先学后教”、“自主教育”与本课题有联系,但不等同。本课题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着眼点在实践操作上,以人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为支点,做一些实证性的研究。首先,课题研究立足校本,着眼于“自主参与”,着重解决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动力问题。从不同的年级段入手,探讨不同年龄的学生自主参与的不同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其次.把多元智力理论、新课改理念纳入本课题研究视野,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长处与短处,为他们设计在各自潜质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的培育方案,实现“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要求。因此,本课题研究涉及个别化教育问题、课程设计问题及评价问题。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我们认为,在学校里,最好的管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高效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实现学在课堂内掌握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养成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尝到语文自主学习的甜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自学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在生活中、工作中自如地使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2.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学”中求知,在“自学”中发展,在“自学”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3.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也就是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每个学生尽力去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使他们能够自己去不断地获取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知识,成为真正的有用的新型人才。

《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学科是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以改变,然而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更不可以忽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自学任务的自觉性不高;语文课堂上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强,依赖性很明显;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多数学生不太愿意主动地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些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尤其是哪些课外的、必要的拓展性或巩固性的作业;完成作业时有明显的抄袭现象;对教师及时评价之后的作业,学生不能主动及时地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学习中自我探索的意识比较淡薄,更难以做到主动发问;习惯性地超前预习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的学生更是少而又少。三是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现象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也就使得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等都得不到相对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

二、理论的依据

一个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应该是:具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素质的生长点;具有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它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它是语文素质的灵魂;三位一体,合而为一,形成语文素质的基本内容。一个现代人具有这样的语文素质,就能在现代社会中“学会生存”了,并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了。而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所能够获得的。

《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就是这些基本能力中的极为重要的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三年语文学习实践,在课堂上、在老师单方面的教授下,无论怎样的努力与付出,学生是不可能学会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所有的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科学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逐步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语文学习能力,并能够逐步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科学认识,我国教育家早有预见,已经提出过这种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叶圣陶 先生的此番高论,启示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由此可见,在初中学生学习这个关键性的三年时间段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重大而且长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如今乃至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已经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但是,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教师的作用则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相反,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观念更新、素养提升、方法科学、指导恰当、训练有效等方面,正是我们课题实践研究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实施原则

民主、和谐、平等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热情关心、支持、尊重人格,不歧视,不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主动参与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

自主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自己感受、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

评价原则: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习,我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应采用多样的方式:(1)学生自己评价;(2)学生自己和老师的评价;(3)学生自己、同学和老师的评价;(4)学生自己和同学的评价。

四、当前自主学习语文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不足

1、教职人员自身观念较为落后

因为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作用,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依旧严重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内容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进行背诵、记忆,并且教师在评估学生期间也仅依据成绩来判断,忽视了教学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点期间,采用的流程为:先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字词,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内容。此种教学形式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当遇到问题时,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

2、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较弱

主动希望获取知识的心态被成为求知动机,如果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则会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较弱,仍停滞在“要我学”的阶段,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性,将学习行为单纯的是为听课--完成作业的过程,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应对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

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讲,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作用。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职人员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语文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同时将此观念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问题需要由学生找寻,规律需要由学生总结。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情况,合理设定教学任务,同时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课程时,因为其篇幅较长,文言词较多,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画出不懂的词句,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老师将剩余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2、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对推动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观念,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独立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进而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3、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规划

想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划,唯有有了方向与目标,学生采能够向着这一目标进行学习。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规划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学生找寻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教师从旁给予建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的规划,并监督学生完成,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创建的学习规划应具备伸缩性与灵活性,进而为学生留存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找寻一些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入语文知识讲解,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名的动画片,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成同名话剧,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㈠调查法。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㈡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㈢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㈣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来证明实施新课改理念、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语文自学能力实践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巩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和阶段成果形式

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1月—3月。

在准备阶段:侧重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理论学习(教师的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课题开题,上课尝试,学生访谈等。

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在课题实施阶段:⑴筛选、整理收集的各项资料;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尝试和学生座谈的分析,制定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具体计划和方案。⑵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进行研究的专项选题,并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到课题组。⑶理论学习,开设讲座,专家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⑷进行课题研究教学的听课和研讨、反思、小结;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反思课题研究的方案。⑸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工作,研究过程的记录要力求客观和相对完善,有恰当的分析与相应的提升。⑹开展各项语文教学不同层次的公开性交流与展示活动,检验阶段性研究成果。

⒊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6年10月—12月。

在课题总结阶段:⑴整理研究过程中所搜集与积累的原始资料,侧重是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与实证材料。⑵撰写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报告、教学叙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⑶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汇编课题研究论文集、案例集。(4)在课题结题仪式上:课题正式结题。呈现形式有:课题研究的终结性报告,典型案例集或论文集、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等。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梁金蕊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当中,语文教育教学观念里仍然有许多应当摒弃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在制约着我们语文教学的实践。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往往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实际矛盾。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老师还是采取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其实,一个人有了自学的能力,不管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缩短,也不管时代发展如何的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科学的、循序渐进地培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学生语文的终身学习意义重大。这就是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每个学生尽力去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使他们能够自己去不断地获取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知识,成为真正的有用的时代新型人才。《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学习必须注重必要的知识性和有效的实践性的有效结合。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以改变,然而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更不可以忽视。

《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就是这些基本能力中的极为重要的能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三年语文学习实践,在课堂上、在老师单方面的教授下,无论怎样的努力与付出,学生是不可能学会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所有的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地引导、科学地指导和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语文学习能力,并能够逐步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和基本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然性

一个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应该是:具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素质的生长点;具有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它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它是语文素质的灵魂;三位一体,合而为一,形成语文素质的基本内容。一个现代人具有这样的语文素质,就能在现代社会中“学会生存”了,并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了。而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所能够获得的。

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科学认识,中外教育家早有预见,已经提出过科学主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就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在初中这个关键性的三年时间段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重大而且长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乃至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浅表层意义上的、一般形式意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已经不再以单纯地传授学科基本知识为主要任务。但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教师的作用则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相反,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观念更新、素养提升、方法科学、指导恰当、训练有效等方面,正是我们课题实践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叶圣陶先生的此番高论,启示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典范做法。“六步教学法”强调“目标意识”:⑴ 终生目标,⑵现实目标,⑶学科学习任务目标;强调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持久;强调学习意志的锤炼;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完整的、很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而在“学法指导”方面,“六步教学法”更强调切合实际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行为,比如“计划”“预习”“听课巩固”“复习”“检测”等,这就使得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有了高效的能力和素养的自我培养。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大化,已经把诸多的现实问题梳理得比较清楚了,在科学的熔炉里冶炼锻造,形成了当代科学的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的新思维,集中解决六种关系:①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要为培养能力而教;②讲授和训练的关系,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主导、主体密切配合,师生平等对话;④苦学与乐学的关系,要注重乐学,有效的教学与训练能够形成乐学的情境;⑤教师预设与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与行为应密切关注语文学习的有效生成;⑥语文教育与儿童美育的关系,要用语文学科独特的“美”吸引学生,渗透人文关怀。

(三)可行性

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因此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要的。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基础不是零,教师反复的、不根据学生实际学情需要的讲解灌输,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使他们产生厌倦之情。语文课应该是最丰富最有意思的课,因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叶扁舟,古今中外无不包括在语文之中。

然而,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只是反复在读教材中的百篇左右的“基本课文”,兴趣从哪里来呢?能力怎样得以培养?语文既然是工具性的学科,它就要实践性强,就应让学生大胆的去使用这个工具,去大胆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使用语言的规律,才能把语言使用得好起来,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爱学。而教师,重在起引导、点拨、解释真正疑难的作用,好像一个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样,敢于并善于放手让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时候才去扶一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研究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实际成效。这种教与学方面的很多不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形势发展的理念必须改变。为了改变这一弊端,我们以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为课题,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有意识的有效指导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本课题的主旨在于运用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将各种知识和需要培养的智能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科学方法丰富多彩,经过实践的验证,诸多是有益于语文教与学的实际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科学的方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并带来丰硕的收益呢?因此,我们设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如下:

⒈ 具有自觉学习的习惯。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自学任务;课堂参与教学的意识强;课堂听课的精力集中;能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

⒉ 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无抄袭现象;自觉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自我探索意识强;能主动发问;能够成为习惯地预习下一阶段学习内容。

⒊ 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相对程度的极大提高。

三、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展开实践研究的。

(一)在2016年1月至3月期间,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我们进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课题研究理论性的论证和实践性的思考。学习的形式主要是教师的个人自学和教研组集体学习相结合,进行大面积的学生“问卷调查”,在教研组内进行课题研讨课的尝试,对部分学生按学习层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等,获得大量的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二)在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⒈ 课题实施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筛选、整理收集的各项资料。教师根据“问卷调查”、课堂教学的尝试和学生座谈,认真进行科学求实的分析,制定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具体计划和方案。

⑵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进行研究的专项选题,并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到课题组。

⑶理论学习,开设讲座,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⑷进行课题研究教学的听课和研讨、反思、小结。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反思课题研究的方案。

⑸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工作。研究过程的记录要完善、客观,有恰当的分析与相应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

教师上课题研究展示课,并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反思课题研究实践中的体会和得失。

(四)课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⒈ 课堂教学中,在坚持不懈地实施课题研究的核心精神方面,仍必须强调:选点突破,步骤稳健,讲究实效,及时总结,深刻反思,反复实践。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会有真正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⒉ 课堂教学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要将课题研究的真正理念贯穿于语文的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为课题研究而研究。

⒊ 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样三个“变量”的研究参考:一是学生在学段变化的情况下,语文自学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二是注意个案的研究,它们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题研究实效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注意运用好“对比分析”的策略,以便多角度、更好地验证课题研究成效的有效性。

⒋ 在讲究课题研究的各个点上,注重科学的、可操作性“评价方案”的相应研究和思考、论证。

(五)课题研究后期的有效管理

⒈ 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深入反思前期研究的不足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形成可行性方案。

⒉ 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和随机访问,验证课题研究的实效。

⒊ 提炼、总结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构建“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相应的评价体系。

⒋进行课题研究原始实证材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和积累。  

四、问题与不足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有不少教师反映课题研究的负担过重、时间不够。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向前推进和课程新一轮改革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置身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把课题实验与常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课题为载体,以研促教,而不应抛开教学实际,为研究而研究。学校从严规范学生的校内行为和强化课堂常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并无非议,尽管“严管理”给教师尤其是担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带来工作量和时间等方方面面的负担,但是我们要理性地审视,课题科研需要“严管理”作“护航”。不能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或者有畏难情绪,课题实验就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层面上的研究,致使本课题的核心成果或突破性成果仍显不够多。

(二)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如何确保教育科研长期坚持下去?从整体上看,学校的教学资源欠缺、班级存在“大班制”,学生的素质差异大,应用多媒体教学尚未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题试验的深入开展。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在实验中有“穿凿附会”之嫌。但更多的教师还是能够从学校和自身的优势出发,不断地把课题研究和实践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计算机上网既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也是培养兴趣的广阔性和自学能力的可行性方法。但据学生的学情反馈情况看,一些家长对学生上网学习并不理解和支持,甚至横加阻拦,但是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式不应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中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适当上网学习并无不妥,这就需要正确引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合力协调,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以上问题与不足,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为了实现我们“课题引领、科研兴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决心将本课题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为新一轮课题研究发展点,以便在新的研究中取得更多更新的成果,形成更有价值的教改经验,促进学校的发展。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梁金蕊

一、课题背景和提出

新世纪伊始,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人才素质的培养靠教育。1999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明示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改革。

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在:

1、学习没有计划性。多数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心中几乎无数。

2、学习环节不清楚、不完整。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等五个环节。

3、学习方法不得要领、不求甚解。多数中学生在读书方法上,不善于找出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所云。

4、学习意识不自觉、不主动。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

5、不善于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多数中学生对图书馆、多媒体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低,查找信息不熟练,或者查找很吃力,很少去图书馆借书学习。

6、独立意识差、依赖性还很大。

多数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许多事情认识比较懵懂,缺乏明确的自我主张,生理、心理依赖性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依赖性还很大。

二、课题假设与理论依据及其基础

(一)我们的理论假设是:针对学生自学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教法与学法脱节的问题,通过强化自学能力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科学地掌握自学方法,使课内外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延伸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捕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是: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

3、哲学依据。事物发展的根据在于事物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学生学习必须亲自动眼、动手、动脑,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自学习惯,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并将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地应用。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

5、实践基础。2015年1月开始,我校已申报并菏泽市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强化自学能力培养,形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实验。我们以课题实验作引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标实施为依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题,以校本研修、实践铺路为举措,以研促教,构建“师生交互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种变式。通过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管理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观念、内容与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师生在教与学等各方面的成长,得到菏泽市教育科研课题评估组的肯定。

但是,我们认为,课题虽然已经通过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终结。面对“大班制”、学生素质差异较大、课堂教学多媒体应未普及,如何从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挖和提升学生的潜能,形成自学习惯和科学方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国民的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 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我们把握方向,抓住重点,挑战难点,把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探索和实践。

三、课题实验的主要做法。

(一)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基点,放在学生学习指导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

兴趣的产生来自于学生本身,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起主导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和合作者的重要角色,从重视“应试教育”的教学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学,从重视认知领域的教学转变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并重的教学,从重视教师的讲解、说明和演示灌输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寻求新知的教学。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题研究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各学科的教学,结合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必要性、教育性、激励性、趣味性、先进性和发展,挖掘“兴趣点”,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学成为自觉的要求,不感到负担,不感到厌倦,体验到自己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欢乐,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发展兴趣的“乐园”。

2、加强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在教学设计时注意研究与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从教材、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设计学生的学法。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学习(探究)过程,如何学才会更轻松、更高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法设计考虑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为培养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学法的主管道。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着重以下五个方面:

①、指导学生学习教材、记笔记、预习、复习和课外学习等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分析、归纳和搜集信息等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总结推理、汇报交流、阐述结论(观点)和实践活动等的方法。

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⑤、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测试、点评中重视挖掘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技巧技法,让学生学会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测试是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方式灵活,可以是口头表述、作业批改和书面测验等。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哪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才能更好提升学习力?对学生来说,多数往往没有考虑那么多,解答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教师的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书面作业设计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的内容;单元测试或学段测试的命题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难度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智慧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这是其一。其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在点评中重视挖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易位思考,弄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我分析和反思,找出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例如,就某一道测试题的点评,教师既要点出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更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为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到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广泛促进学生的自学实践。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广泛促进学生的自学实践,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尽可能扩大反馈面,主要应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实践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问分清性质,进行解析,弄清是大部分学生乃至全体学生共同遇到的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学生遇到的个别性问题,分层次指导。

(二)在课题研究的外延上,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条件。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学生树立“要培养能力先学会做人”的理念,以形成美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以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为主线,积极探索在自学能力培养上的德育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地开展德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树立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抓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加强校风校纪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帮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导”字上晓之以理,在“规范”上做细致工作,动之以情,使课堂学习行为更加有序。

2、拓宽渠道,张扬个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组织学科竞赛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获取信息较为多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组织学科竞赛,挖掘、提升学生的潜能。

①继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兴趣小组的种类,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老师,确保兴趣小组的健康发展。

②继续办好校刊《新龙》,充实编辑部的力量,狠抓稿件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以《新龙》为窗口,扩大学生与校外文学社团的联系,创办以来,曾多次推荐学生作品在《菏泽教育周刊》、《中国少年报》等报纸发表,推介与《绿野》、《秋水》、《龙山之阳》等文学社团联系,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以《新龙》为载体,专辟《引领潮流,科研兴校》栏目,介绍学校课题科研的进展情况和课题成果,让全体师生共享教育资源,促进课题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③继续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竞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各学科每学年举行一至二次竞赛活动,并选拔尖子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学科竞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校运会,每学年举行一次文艺汇演,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又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张扬。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成果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1、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标实施为依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策略,以指导学法为举措,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指导,学生由机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涉及到倾听、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合作、实践和多媒体辅助学习等各个方面,方式灵活,使学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途径。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出发,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如:一个课题,学生有不同的猜想和发现;某些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解答方案;某些探究,学生有不同的方案和方法;一份调查作业或实践活动,学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侧重点,等等。

心理调查情况说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2、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也不局限于听课和做作业。他们的学习已从课堂、课本拓展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等各个领域

(1)会在自学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总体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教师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因而学生注重自主学习,比对照班学生明显在自学中会发现问题,在提出假设或猜想方面比较多方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采集相关数据验证假设和结论。2016年7月起,我们全面铺开实践,不设实验班和对照班,加强学法指导,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

(2)能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学生能够先透彻理解某个知识点,然后通过对照、联想,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带动其它相类似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以某个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开探究,拓宽知识面。如有关环境问题调查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探究撰写成较有主见性和水平的小论文。有《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水的诉说》、《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空气污染与人类健康》等。

(3)有及时总结、归纳、联系、整理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之后,养成了及时总结、归纳、比较、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络的习惯,总结出知识相互联系的某一条主线,达到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二)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代教育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强调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观念是行为的灵魂,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表现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题实验的引领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研讨、总结、交流和反思,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涉猎教育前沿理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育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

——在人才观与教学观方面。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既要学识渊博,又要品德高尚,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有创造能力,爱国、守法、诚信,善于在公平竞争中生存、发展。教学过程注重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既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又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

——在学生观与学习观方面。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人人都能成才,只要端正思想,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方法,都会有所作为。教学的策略上,要重视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需求,重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指导,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自学能力地培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学生评价观方面。改变以往只关注结果,只关注选拔,只关注智育,只关注尖子的倾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是为了教育、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内容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主体改变单一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建立开放的评价氛围,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

2、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教育科研是当代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地位的需要。广大教师在课题实验的探索、实践中见证成功,感悟专业成长,增强科研意识和信心。教师充电学习已成为需要,研讨交流已成为习惯,教育、教学、科研已熔为一体。如在学校“四个一”教研常规中,教师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每次试验课的评议,一般先由执教教师进行自我评议,然后各抒己见,在切磋、研讨中达成共识,使全部参与的教师都能明确该课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一轮轮的教研活动,通过研习,激活智慧,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反思,觉醒机智,积累了实践经验;通过交流,集思广益,丰富了科研资源;通过整理,荟萃精华,积淀了科研成果。许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把心得、体会记载下来,成为宝贵的成果资料。

3、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启发引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性。教师能够以布鲁纳的“发现法”、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国际教科文组织“学会学习”为理论指导,以教学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为指导框架,构建适合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各种变式。如李得英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类比、迁移的自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孙梅老师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引导参与,交流讨论——拓展思维,实践体验” 的教学模式;史庆霞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导学——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总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刘玉茹老师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自学、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协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侯美英老师的英语教学中“重视情境会话、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教学特点等等。

(三)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初衷是以研促教,为教育教学报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菏泽二十二中学以研促教,已形成“管理严、教风实、学风正、质量高”的办学特色。菏泽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在对我们课题实验的督查和阶段性成果验收中给予很高的评价:“研究方向正确,课题组力量较强,研究成果显着”。

五、课题结论

通过2016年作为教育部立项课题以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强化自学能力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机械接受学习和学习过程不得要领的问题,是一种适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好办法;它推广价值大,可就地取材,教师加强自学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受经济基础好坏影响;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减轻了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性、没有学习方法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它还可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局面。

可以说课题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即: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学校的教研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们在校内的推广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作者:赵国忠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4、《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5、《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诸葛彪,董克发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6、《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傅晓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7、   赵才欣:《关于实施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若干思考》,《上海教育》,2000 年第6 期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 梁金蕊 同志:

经课组审核批准,你申报的独立子课题项目《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全国重点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独立单项子课题。现批复如下: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26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梁金蕊

立项时间:2016年1月

结题时间:2016年12月

相关新闻

梁金蕊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