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正文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2017-04-01 11:29 刘秋玲 课题级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刘秋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只要有学校存在,就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特别是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学校和班级出一两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新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

本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用此方法可使学困生眼前一亮,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从而改变学困生不爱学、不想学的被动局面。现实意义在于开源引流,重视了学困生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主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整体数学水平,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数学课程与数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于培养学困生的数学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终实现。

其中最主要的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并出现大批学困生,到初二、初三更为严重,学困生约占百分之三十到之四十。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主体教育理论

主题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理念一是主题教育的出发点,主题教育的目的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是主题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工程中,通过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困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数学,学段为初中,对象为学困生。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数学学困生是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不完成或出错较多,数学测试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智力型学困生、动力因素型学困生、学习不得法型学困生、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三)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影响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主要有:a、家长的特征(家长的学历、职业、思维特征、个性、价值观和追求等)对学生的直接影响;b、家庭经济状况及学习支出总额,对学生的渴求值有多大;c、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对子女在学习方面的期望、家庭对掌握知识所持有的态度、家庭文化生活的数量种类和质量、家庭为子女提供的独立自主及口头表达机会与习惯、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d、家庭辅导的数量和质量及家长对学生评价的水平等。

(2)学校方面的差异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学校因素主要是:各校的物质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偏低,学生多,教室少,教师的管理水平偏低,校风、教风不严等。

(3) 教师方面的差异

教师的素质不高,对待学生态度不同,男女不一样对待,相貌美丑不一样对待,成绩好坏不一样对待等使学困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4)缺乏身心健康教育,精神学科的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 、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的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这与那些将人分解、割裂,把人看做是对世界单纯反映的无生命的“死”主体的陈旧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学校教育既然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应当把学校生活当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认知学习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选取3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试验前先进行检测,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试验过程中注意试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试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进行反复论证。

六、本课题研究主题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调查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行为表现特征及意志品质等心理特征。

2、调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学习特征。

3、调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4、调查分析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因素研究,包括知识因素、情感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因素。

5、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包括:(1)如何改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质使其转化的实验研究;(2)如何改善教育环境以适应"学困生"转化的研究;(3)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法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基础理论的学习

从2016年1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实际上已经开始。利用3个月的时间,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寻找出目前我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我们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南阳教科所景国成所长的《教育科研讲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郭林法主编的《21世纪素质教育概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叶渊教授的编的《教育心理学》等论著,老师们对其中与我们课题密切相关的、特别精彩的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笔记。我们在固定的每周一次的碰面会上做了交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前期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7、8、9年级共计180名学困生,发放180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百分之百。为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调查采取无记名答卷方式.主要问题如下:(1)兴趣、体验和情绪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参与意识不强。调查显示有近60%的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短缺现象.(2)学生渴望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3)学困生在作业方面缺乏严重的纠错意识;(4)单一的评价机制有待改变。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有家庭、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差异等等,表现为:家庭方面:家长的学历、职业、思维特征及个性、价值观等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与家庭经济状况及学习支出总额,对学生的渴求值等;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底子摸不清,课堂上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对学困生缺乏情感交流,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甚至冷落了学困生;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这种现状严重的影响了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实的调查结果为课题的定位、开展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针对以上信息,课题组老师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书籍,认真研究对策,以期探索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实施阶段

试验教师脚踏实地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试验教师在加强学习、积极研究、深入实践、探讨阶段性实验操作体系的基础上,多渠道、全方位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校园里形成了学困生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热心学习的良好氛围。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抽象性学科,正是

由于它的抽象性,给一些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从而出现了学

困生,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学习的

情绪,使学困生真正达到爱上数学.在实施阶段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1、自主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

的课堂氛围,因为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我们课题组教师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具体做法是: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抓好和谐课堂构建,建立好学困生的转化档案,安排好帮扶对象,对学困生进行全程跟踪。在教学中,我们一切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出发,强调和实践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共享、共生、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和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造适合于数学学困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条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树立了成功理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多方面的成功.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最终助其走向成功。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一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实施年级分层、班内分组教学,并按照分层实施、分类指导、定期考核、有序流动原则做好动态管理;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要改变课堂上那种学困生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现象.通过个别矫正学习和教师辅导补差,学法指导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条件;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卡片、自制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将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布置时有梯度,每次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拓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学困生起初可选作基础题做,慢慢地可视做基础题的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拓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努力为学困生进步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励其不断进步。

学困生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要给

学困生激励氛围,要求全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交往中,要帮助、关爱学困生,在班内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人际氛围,在良好的班风和班内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同学们的互助互爱中,使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精神的师生关系。第三、制定有效的激励学困生学习的管理制度,积极对学困生实施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学法指导,积极实施学生多元化评价改革,建立立体、多元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评比表彰中,尽量为学困生创造与优等生同等展示才华和受表彰的机会和条件,在全校努力营造激励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氛围。

4、注重学困生自觉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课题组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到作业题的

难易度,并注意对学困生加强辅导、转化,促使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

作业。对作业完成较好或有进步的学困生,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同时,课题组的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学困生往往

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这时,课题组的教师就恰当的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

每一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尤其是学困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从调查结果和课题组教师反馈的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来看,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到了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5、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克服

应试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

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

样,学困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就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

此,针对此现象,课题组教师在测试时有意识的出一些较易的题,以

利于学困生的解答,从而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例如,每章(或单元)学完之后,

我们都要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测试内容除了注意趣味性外,还特别

注意安排一些与学困生胃口相配的中低档考题,在考前对学困生提出

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也

取得好成绩,放大他们的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比

别人差的感觉,让他们体验到只要经过努力也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可

能,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6、鼓励重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以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7、课题组成员定时(一般是每周一)开展课题研讨,商讨不足

和安排下阶段研究任务方法,同时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

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后期调查的情况与分析 通过实施课题阶段的研究和实践,重新设计问卷调查,此外还浏览了学困生日记近300本,听数学课16节,召开学困生座谈会8次,研讨活动4次,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1)学困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2)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3)学困生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学困生的学习逐渐脱离了教师的指导;(5)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对学困生的提升有很大作用;(6)学困生正在养成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

2、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

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反思,展开结题讨论与总结,撰写实验研究

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并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试验,课题组教师更新了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信念是是:从班内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板演等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批改等学困生优先,教室座位安排满足学困生,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这样,学困生各方面都提高了,优等生、中等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2、强调学困生的真实体验,鼓励学困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

与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树立了他

们的自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实现了转化的目的。

4、课题组教师的提高。类似的学生有很多。实验班八年级五班在试验前数学考试平均分在全年级后面,试验开始后仅两三个月,这个班在一次全年级的测试中,平均分跃居年级前三名,目前,这个班的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的积极和热情也带动着优等生和中等生,大家比、学、赶、帮、超,学数学的境况极为喜人,预测该班明年的中考成绩也一定会不错的。

2、教师方面

(1)切实扭转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重视了学困生在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题组的教师时刻铭记:学困生是生活的主人,

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

让每一个学生能多方面的在课堂成功学习,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他们随时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面对暂时还没突出表现的学困生不能只是一味的无奈,而是要积极的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积极地付之于教改实践。同时,我们也以数学教学为契机,促进学困生认知感受能力,生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高。

(2)通过试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初步探索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使数学教学效果显示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

(3)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使

我们数学组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社会实践,

还是数学课教学,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

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课题组呈现出浓厚的和谐氛围,也促进了数学教

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数学组从中获得巨大收获,由此

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组,在全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教研水平

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带来了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

声誉。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因为通过研究,我们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1、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数学教师,因此,对课题理论构建相

对显得薄弱;加之,应试教育阴影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

不便。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

2、数学学科的独特性使数学学习需要具有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推理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很大,导致了数学学习水平仍有差异。

总之,改革数学教学,有效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重新认真研究,还有许多事情要细致的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2、何家《谈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教育研究》1986年11期

3、《学习困难学生研究》 上海市闸北教育局内部材料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第一版

5、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1999年4月

6、郭林法《21世纪素质教育概论》 海潮出版社

7、《中国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会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知促情, 以情知理,让学困生在教师是关心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刘秋玲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然而受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研究》课题自2016年1月开题以来,首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转优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 

一、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及原因

1、自学能力差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根本找不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究竟掌握了什么不清楚,不懂得如何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有关问题,找不出问题所在,更不会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学习相当被动,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很低。

2、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认识模糊不清

部分学生不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再现学习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对当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了解得不透彻。无论是在课前、课后还是在课堂上都不看课本,不知道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不会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掌握。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等。

3、课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课本习题毫不在意,整节课都是无所事事,或不求甚解。一些学生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当教师在讲解时,他们总显得漫不经心,只为求到一个答案,不注重方法和技巧。

4、未能独立完成作业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抄袭了事,根本不弄清所学的内容。所以,他们更谈不上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或公式。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更是“临时发挥”,不看题目,随便写上一个答案,考完试后都不知道究竟考了什么。 

为了有效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应该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导致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每一步的数学学习都是为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打好了数学基础,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学习。然而目前导致部分初中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影响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针对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而引起的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数学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是导致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喜欢进行逻辑推理的学生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而一些不喜欢进行思维的学生,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自然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学生一旦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难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学生逐渐就会成为数学学困生。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生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也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然而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与实际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就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即使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进而使学生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四)没有把握好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三个环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数学学习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本人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把握好数学学习的三个环节十分重要,即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后复习环节。而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难以把握好数学学习的三个环节,课前难以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盲区难以得以解决;课后难以有效的进行复习。最终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实施策略

1、摸清情况,建立学困生档案

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馈效果以及出现的学困原因.如我曾教过一个初二学生,他的数学成绩很好,第二学期期中、期末统考均在90分以上.但升入初三后第一次数学测试就不及格,下跌非常明显.我带着这个问题几次与他促膝谈心,他终于将实情相告:暑假里父母经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已发展到家庭将要解体的地步.在这种环境中,又有几个辍学的伙伴缠着他天天去打乒乓球、玩扑克,暑假作业一题未做,整个假期就这样虚度过去了,从未安心学习过,了解学困生,建立档案很重要.比如是从何时感到学困的?是因为某些知识掌握不好引起的后续性学困?还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暂时性学困?还是学校、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厌学性学困?造成这种学困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要了解他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怎样,在学校、班级、家庭中的地位和情况等等.只有真实地了解了学困生的现状,才能预测学困生的发展,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学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更新教育观念,优先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想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那么,怎样优先面向学困生呢?对学困生要从进校开始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也应该是学困生;课堂提问、实验和演示也应该主要找学困生。

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赏识,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显得更为重要。对于经常被训斥、讽刺的学困生,利用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他们将会得到很大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知道我能行。为了让他们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上课时应该让学习的内容尽量简单、通俗一点,让他们都能主动地参与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白肩负的重任,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数学学困生引起高度重视。针对部分数学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难以有效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在新课讲解之前,可以提前让学生复习与新课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复习基础知识,教师应该提前梳理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线条,提高学生复习的目的性,进而能够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4.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联系。另外,数学也是一门科学,它的发展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同时,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开动脑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时,可以用木棍进行演示,拿出三个长度不等的木棍,让学生用其组成三角形,问学生哪几组木棍可以组成三角形,而组成的三角形三个边是什么关系。这种活动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学困生来讲,更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时刻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在活动中对学困生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采用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指示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6、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窗口。而学困生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讲课的重要作用,听课时精力分散,效率低下。因此,指导他们不仅要专心听课,而且要掌握听课方法:在老师教新课时要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听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当场问,或课后问,鼓励他们多问同学、老师。这样去听,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想、主动问、主动练,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还要鼓励他们多提问、多发言,答错了不批评,并给予鼓励。这样想说想问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气氛会越来越活跃,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困生有说的机会。教师要经常让学困生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经常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同时也要让他们与同伴交流,交流学习方法,交流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比教师的教学更具有互补性,更有助于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内化。

7.注重课堂分层教学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而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比如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学困生就容易理解刚讲过的知识;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才能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时间,讲好例题,做好练习,需要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既让优生学有所得,又能做好分层教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教师本身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和提高。

8.开展互帮互学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补充

开展“伙伴互助”,用优等生带动他们,营造互帮互助班级氛围。数学学困生学习活动能力差,不能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只依靠教师的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为数学学困生选择一位恰当的“助学伙伴”,从而使数学学困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安排各小组学困生参与讨论、操作,鼓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

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笔者及时提醒他们向优生请教,寻求帮助。同时安排他们师徒结对,当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助学伙伴”要及时讲解,练习时,助学伙伴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这个过程,使数学学困生得到同伴的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温暖与感激,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并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例如,笔者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小组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课前帮助回顾旧知,预习新知;课中练习时帮助纠正错题;课后帮助复习。这个过程中,学困生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

9、教学评价个性化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好与不好,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表现能得到老师赞扬的评价,学生就会有被赏识、重视的感觉,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部给予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不是一朝一夕或只靠教师单方面教育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配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把他们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刘秋玲

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出现,对数学课堂效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教育全面改革的局面下,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展以来,围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我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困生的表现以及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之后,运用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转化学困生

(一)从学困生的心理角度切入进行转化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而言比较差,如果成为了学困生,他们很容易自暴自弃,从而更加不愿意去学习,认为自己学不会这些知识,而后将学不会当作借口,每天的作业都是靠抄袭来上交,旷课也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会和老师产生冲突。如果产生了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就一定要注意对这一类学生的开导工作。教师们应该在日常教学生活过程之中多加注意对此类学生的信心培养,学会发现并且扩大此类学生的优点。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优点加以称赞,帮助学生形成他们的自信心。

2.经常与学困生进行交流

绝大多数的学困生都十分自卑也十分容易恐惧,他们经常会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被教师学生们瞧不起甚至引来家长的打骂。其实,没有一个学生会希望自己的成绩差,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可是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或者是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导致他们的成绩一直十分低下。正因为如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和这类学生经常沟通,要带给学生一种被重视的感受,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困生重新获得信心。

(二)从学困生的兴趣角度入手

1.在教学中体现出趣味性

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较有趣味的环节来帮助学生们学习,培养学生们在生活中发掘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这是初中阶段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特征,挖掘语言学习中的趣味性,努力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早上初升的太阳来代表数学当中的圆,并用地平线来代表数学当中的直线,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理解直线与圆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2.通过趣味性提升学困生学习兴趣

对生活产生疑问是思考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也是创新的一个奠基石。设定一些较有趣味的环节来帮助学生们学习,不仅会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而且会大大提升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程度,从而为真正的拥有并掌握自身的思维迈出关键的一步。通过设立一些饶有趣味的假设环境来进行数学的学习,可以极为快速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从无心学习到主动学习,可以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从而在趣味活动中发现自身创意的来源,激活了学生们的思想。

(三)、从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出发

1.根据学生特点,精心准备每一次数学作业

有一部分学困生成绩较差是因为作业没有认真完成,因此教师对每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精心的准备,尽可能地发挥出作业的最大作用。作业的设计工作应和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对应,而后再根据重要程度,依据教学内容对作业进行布置。若是多次的重复单调的练习,虽然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习题,可是却并不能进行灵活的思考,可是这对于反应速度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没有了意义。而在下课之后的时间里,处于中上层次水平的学生会自主的去找习题锻炼自己,但学困生却并不一定会这样做。

2.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尊重学困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优秀的学习成绩,学困生也并不例外。可是由于学困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生相比也有所欠缺,因此他们的意志力强度和其他学生相比也比较薄弱,对学习也没有一个长时间的热情,并不能恒定。因此教师一定要保证对学困生的尊重,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细微的进步,数学教师要给予学困生足够的鼓励,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学业。

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要关心爱护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等等,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讲《视图与投影》和《频率与概率》时,因为这两章内容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而且跟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画图、游戏,比如摸球、转盘、求生日相同的概率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因而几乎每位学生都全心投入这两章的学习,也奇迹般地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测验中,有好几位学生首次取得及格甚至是优秀,大大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与我也更亲近了。

3、强化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有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就是不理想,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一方面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从面对症下药,课堂上学法指导主要有两种。一、学习观点的指导。包括学习目的,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作到不耻下问。二、掌握知识方法指导。包括接受知识时,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等:在储存知识时,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强化知识等等;在使用知识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综合,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等等。

4、完善教师自我,构建心灵桥梁。教师要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生动的实例、丰富的知识、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课堂教学技巧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放下威严的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切忌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言语、举动的变化细节,从而调整教学思路、教态和教学语言,尽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教师要主动消除与学生的心理隔阂,融洽师生关系。学困生尤其需要心理上的理解与行动上的支持,他们渴望教师的关注和指导,渴望教师从心底发出的关爱信息。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放下包袱,主动地学习数学,这样数学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5、实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困生脱困的有效机制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形成的,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而转化的主要途径也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打破常规、创新思路、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助互动,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实施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合作分层,辅导分层,课内层间互动,课外层间互助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案编撰和导学案设计中,应找准最佳切入点铺设阶梯、降低坡度;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诱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课前尝试环节,应尽可能联系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滚动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既利于复习旧知识,又弥补了学困生的知识断层,消化了夹生层,更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课堂探究环节,教师应优差有别,在引导的问题设计和巡回指导中多关注学困生,尽可能在课堂上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提问、上黑板板演环节既不能冷落学困生,又要难度适中,让学困生能解决得了,从而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整体上要发扬民主,努力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各层次学生以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思维不受压抑、无拘无束,以形成活泼、和谐、竞争、合作、互助的局面。作业布置要适当,可分必做和选做,选做题对学困生不强求。课外充分发挥分层合作互助小组的作用,使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试验,课题组教师更新了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信念是:从班内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板演等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批改等学困生优先,教室座位安排满足学困生,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这样,学困生各方面都提高了,优等生、中等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2、强调学困生的真实体验,鼓励学困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

与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树立了他

们的自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实现了转化的目的。

4、课题组教师的提高。类似的学生有很多。实验班八年级五班在试验前数学考试平均分在全年级后面,试验开始后仅两三个月,这个班在一次全年级的测试中,平均分跃居年级前三名,目前,这个班的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的积极和热情也带动着优等生和中等生,大家比、学、赶、帮、超,学数学的境况极为喜人,预测该班明年的中考成绩也一定会不错的。

2、教师方面

(1)切实扭转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重视了学困生在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题组的教师时刻铭记:学困生是生活的主人,

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

让每一个学生能多方面的进行课堂成功学习,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他们随时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面对暂时还没突出表现的学困生不能只是一味的无奈,而是要积极的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积极地付之于教改实践。同时,我们也以数学教学为契机,促进学困生认知感受能力,生活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提高。

(2)通过试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初步探索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使数学教学效果从而显示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

(3)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使

我们数学组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社会实践,

还是数学课教学,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

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课题组呈现出浓厚的和谐氛围,也促进了数学教

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数学组从中获得巨大收获,由此

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组,在全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教研水平

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带来了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

声誉。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因为通过研究,我们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1、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的数学教师,因此,对课题理论构建相

对显得薄弱;加之,应试教育阴影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

不便。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

2、数学学科的独特性使数学学习需要具有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推理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较高水平,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性差异造成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很大,导致了数学学习水平仍有差异。

总之,正像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想学”“要学”最终 “乐学”,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转变对学困生的心态,用一种“花苞心态”,把学生现在的缺点看成未来的优点,把学生现在的失败看成未来的成功,彻底改变学生的心态,让学生相信我能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指导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常教常新;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适应时代发展。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2、何家《谈中学差生的衡定标准、类型、成因及转化》《教育研究》1986年11期

3、《学习困难学生研究》 上海市闸北教育局内部材料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第一版

5、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1999年4月

6、郭林法《21世纪素质教育概论》 海潮出版社

7、《中国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会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知促情, 以情知理,让学困生在教师是关心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 刘秋玲同志:

经总课组审核批准,你申报的独立子课题项目《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初探》获准通过立项,被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全国重点重点课题《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的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独立单项子课题。现批复如下: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初探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36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刘秋玲

立项时间:2016年1月

结题时间:2016年12月


相关新闻

刘秋玲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