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8-09-08 15:05 杨同庆 中华文教网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中心初级中学杨同庆

我经教育部总课题组审批确立的《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于2016年2月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地理教研组实际,我代表本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出工作进展构想,请领导审阅指导。

一、 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经过了“两转”、“三合”的外在形式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代。 通过初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历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中“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程研究。

本课题的必要性:

1、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教师只有用唇膏粉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是完善课堂教学,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活化教学的需要,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面积虽小,却能包容知识的海洋。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里联系生活实际,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真正参与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突显出来,才能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3、它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所农村的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如何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如何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各学科教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智力与效益。

二、本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关概念界定

1、生活化教学

(1)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看,生活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新模式;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2)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看,生活化教学就是促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学好;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生的教学。

(3)从“教学”的内涵来看,生活化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从“生活化”来看,它表现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有效果指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多;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想吻合。

2、生活化的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3、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活化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和教学行为的生活化‘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生活化联系实际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索适合本校生活化实际的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具有新时代的特色。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工作重点和局长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促进新课改内涵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研究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单科推进与各科并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到适合我校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新时代。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生活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实施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生活化学习的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与时具进,充分发挥其新时代的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理念,       

(1)、是分子教学主要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

(2)、是选择能联系生活实际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新时代变革。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以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生活化教学理论。其核心的教学理念是切实联系生活。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生活的观念;“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生活化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决策课堂活动具有生活化的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生活化策略和方法,以便课堂教学具有生活化。

5、“最近发展区”理论。它认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想让生活化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独立解决了,生活化教学就显示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现代教学论。它把教学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生活体验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失控、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师看作是师生互动的生活化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生活实效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地理等学科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中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生活化、联系实际、知识的建构、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发展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生活化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化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生活化策略研究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地方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生活化参与,允许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使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整合等。

(3)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地理学科生活化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景创建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切实联系实际策略,整合各科教学信息。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生活化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地理学习。

(二)研究的目标

1、探索建构我校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框架,初步形成生活 化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2、教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得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生活化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使一批教学骨干能脱颖而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学生掌握生活化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进出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三维目标方面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

1、文献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课堂实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自身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教改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不同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现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分层次进行细心的整理、对比、分析,在总结各别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个改进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二)实验的原则

1、主题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的选择、组织编排、制定研究计划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实现自己的期望与价值。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探索找到适应自己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2、个性发展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生活化教学既要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的吸引,以身示范的带动,让自己的个性痛快淋漓地发挥出来,带动并感染学生,把他们的个性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发展;又要争得其他教师去强化学生行为训练,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逐渐生成、不断强化的过程,如果不注重过程,那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向深层次发展,即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思考、判断、分析、比较、研读、研讨等活动,来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指导,从选题到结题,跟踪调研,最后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注重成果的积累与转化,并加以推广运用。

六、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思路确定实验教师、实验班级,采取课堂观察、教师教学问卷调查和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学科纸笔测验等三种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生活化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是否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新课程生活化教学问题与策略的调查报告”,实验学科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改进、总结,初步构建生活化教学策略框架;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地理学科特点,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行动中研究、制定、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本学科生活化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形成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标准”和“最优标准”;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对教学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测评、观察和分析,形成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体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新时代的建议。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中心初级中学杨同庆

在素质教育的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中学由于师资、生源、设备方面都比较差的缘由,而特别是地理方面的专业教师,城区也不多,农村就更少了;地理学科,它是一门跨越文理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还被赋予了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既然,它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地理学科的教育,而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及时。最终,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方向,现已完成课题的全部研究工作和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现就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背景

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唯一的,但是又不能脱离一定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更好的使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益等得到最大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研究探索并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选题依据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基本来自农家,大部分父母文化层次不高,甚至有家长不识字,由于社会就业现状,很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学习,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不浓。

我在本校从教已经21年了,是学校的一名地理专业的教师。在我来校之前,我校地理课程全由其他教师“兼职”,其中有数学、物理、政治、历史、信息、体育、音乐等各科教师。这不仅是我校的现状,也是我们这个地区的现状,专业地理教师的缺乏不容乐观。而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对于教师专业性要求高,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教授学生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基本无法体现。就拿成绩来说,之前每届学生很少能及格,学生没有系统的地理学习方法,遇到综合题和读图题时,只能是“大眼瞪小眼”。地理虽然是 “副科”,但是它对孩子的情感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孩子从小就应该掌握必要的地理常识,培养良好的情操,这样才能为祖国建设努力奋斗,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

三、课题研究内容

1、明确地理重要性

地理在初中阶段,一直是人们所谓的“副科”,由于中考不考,得不到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老师的重视,因而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我认为,不管别人重视与否,地理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及家长,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2、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难于理解或者抽象的知识,带到一定生活情景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3、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惟一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4、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5、走出课堂,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地理。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讨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更应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让学生的心不要封闭在狭小的教室中。当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带领学生们周游世界,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片让学生“图行天下”,通过多媒体及网络信息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够知晓天下。

四、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首先,通过自己对八年级地理课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适当打乱课本编排顺序,按照学生的思维理念去教授内容。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讲授黄土高原相关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黄土高原上去学习。

2、观察法:

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每位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作业布置尽量选择带有研究性的思考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调查法:

对前一两次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做简单问卷调查或者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程度,以便为后期授课做准备。

4、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实践,结合自己研究分析,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案,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更好为学生服务。

五、课题研究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

本阶段主要确定课题,搜集整理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确定本课题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开题论证,研究课题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形成课题申报材料。

课题的确立、申报和立项:

根据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地理课堂效率低下的现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我认真研究,确定并申报了《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开展初期实验,根据实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调整,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根据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实施计划,对如何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好新课程,摸索出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做好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8年5月)

(1)做好课题选题、申报论证工作。

(2)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地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及教育现状,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教育现状,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科学理论支持。

(3)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不同学科课堂喜爱,成因等情况;学习地理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4)探索研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效课堂模式,研究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探究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5)反思并积累素材,不断学习,继续探索,写出研究心得,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二是总结阶段(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

对于实验结果所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写出分析和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1、探索出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交流,征集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

4、撰写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完成结题的准备工作。

5、整理小课题档案袋资料。

六、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自2016年2月立项以来,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研究,已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全体教师尤其地理教师给予了很大支持,我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下来我就说说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我上面讲得,其实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1、地图的有效选用:地理教师都应该知道: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可是我听了很多教师的地理课,用到地图的却很少;地图的正确使用与判读,利用地图去分析很多地理知识一目了然,教师不需要讲解太多,只要教给孩子们正确读图的方法,那么就把学习地理的工具给了他们,不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且,初中地理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都可以在地图中找到。所以,地理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地图的重要性。

2、现代化教学模式:

什么是现代化教学模式呢?我想教师应该不陌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在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越显重要,地理课堂更是不可小觑。因为,在没有合适挂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投影相关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去学习地理;对于那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例如地球运动,如果用课件去展示自转与公转,让学生通关观察,很容易就会得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甚至是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不但提高他们的兴趣,也是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3、课堂导入选择的模式:

所以教师都知道,一节课的导入是决定这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倍增,脑洞大开。那我就说下地理课堂导入的选择,初中地理对学生的深度要求不高,所以,尽量选择与他们生活密切的事例或者身边实例导入,让他们觉得地理就在生活中,学好了对我们的生活还会有指导意义。例如,在讲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我举例说某同学父亲要在青化砭镇办个超市,希望生意会越来越好,请同学们为他爸爸选个地方并说明理由。那么,学生应会有说不完的话,这里面一定会提到交通、市场、货源、种类等因素,这不就是我们课本要的东西么,教师在经过提炼和升华,目的很容易就达到了,这就是理论取之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的原则。而且,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应有尽有,地理教师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和挖掘。

4、课堂有效提问的模式

一节课堂的高潮往往是一两个问题的提出就会带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最好考虑全面,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太难,大部分学生不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同样没有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5、课堂活动选择的模式

地理课堂活动对于地理课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地理游戏,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课堂活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理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讲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收集资料,进行相关课堂辩论,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讲中国行政区划内容时,可以收集一些省或行政中心的谜语,让学生去猜,这些活动都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实践成果

从2016年2月开始,我选择了马岭岗镇初级中学学生研究。七年级(1)班用常规教学方法,七年级(2)班采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研究,结果令人满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受七年级(2)班学生欢迎。

1、地图的选用。七年级(2)班课前我会准备大量的相关挂图,没有合适挂图就用《地图册》。课堂上基本不让学生翻书,因为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内容基本可以通过地图的判读就可以找出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孩子通过自己对地图的判读得来的知识记忆犹新,而且比较深刻,不用刻意去识记,如果忘记,还可以再通过读图来回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课堂效率自然不用多说。

2、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这绝对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地理教师一定不可以“偷懒”,对于抽象的地理知识,比如讲解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一节内容,我在(2)班就是运用的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但兴趣高涨,课堂活跃,并且对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幻灯片演示就可以得出,下次课前提问回答的也非常好;而对于(1)班我则主要通过讲解来讲述产生的现象,可以说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可是学生就好像在听天书,课堂死气沉沉,自己不但很累,对学生来讲,效率很低,考试时自转公转现象混淆不清。学生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参与,学习效果很不好。多媒体因为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幻灯、投影可以把实物、图片、标本、模型等清晰地、立体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直接感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多媒体可以活动地、立体地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现教材内容场景以及人物活动画面,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音响和画面结合起来,规范工整的板书,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3、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所有老师都会深有体会:如果某一节课你觉得上的很“舒服”,课堂气氛活跃,一定是你的导入起了重要作用。好的导入就好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人入胜。”,可以极大的提高孩子们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兴趣来了,他们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那么这节课肯定是一节很成功,效果很棒。

4、有效提问的模式。一节课堂的高潮往往是一两个问题的提出就会带来的。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提问不需要太难,但一定要实用。大纲要求初中让学生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受用的地理。那么对要教师来说就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多了解社会民生的发展变化,博学多识;因此在提问时就可以尽量生活化,让孩子们觉得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很实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课堂活动的选择。地理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游戏,角色扮演,辩论赛,小组讨论等等,在平时教学中七年级(2)班的学生的课堂活动就多,多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间讨论,辩论赛等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而(1)班则很少这样进行,课堂则气氛沉闷,学习面单一,成绩也远不如(2)班。每次测验,(2)班成绩都比(1)班成绩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其应用价值的。

(三)成果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因此,研究者认为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教师自身的转变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交往,努力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教师不要再“一讲到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加强课堂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多样化教学,如:课前预习、运用多媒体、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悟,让学生爱学。“幽默值千金”教师上课时不要过于严肃认真,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的效率。

2、学生自身的转变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在被动接受,而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爱学,使学生乐学。

(2)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才能调动学生持久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的驱使,例如教师、家长的期望、要求……另一方面是自身的驱使,例如学生本人的愿望、兴趣……所以,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

3、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

地理教学无处不在。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只有面向他们的生活,从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切入,才能转变他们“学习无用”这种思想,才能真正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才能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七、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课题的实践教学部分还很难实现

2.所带班级数较少,实验对比的结果说服力有所不够;

3.缺乏专业地理教师的共同探讨,也没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开展成果诊断,而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给予指导与帮助。

(二)未来的展望

总之,一节有效或者高效的地理课堂,不是教师课前简单备课那么简单,我个人的研究也只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能起到一定帮助。当然,我的研究不是到此为止了,地理有效课堂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会在我自己的基础上继续向更深、更细的方面去研究课堂的有效性模式。

八、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金燕

(2)《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杨旻旻

(3)《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蔡宝来  车伟艳

(4)《解密高效课堂》赵徽  荆秀红

(5)《创造性对话:课堂里的思维交流》【英】罗伯特.费舍尔著

(6)《花开的声音》杨九俊

(7)《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李家清陈实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