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能离开数学”。然而,一些小学生对室外活动有较大兴趣,而对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数学则提不起兴趣来,一进教室就打不起精神,怕上数学课,不喜欢数学教师,懒于思考问题,很少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觉得学习数学苦不堪言,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那么,怎样使小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重树学好数学的阳光心态呢?
一、建立“阳光”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幸福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数学教学需要、协同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无拘无束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数学课程上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老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爱。教师爱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学生对老师深切的信赖,两者交融,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既要做师长又要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在人格上,师生应完全平等。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玩”中沐浴阳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提高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口数一数、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调动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并理解掌握概念的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
“阳光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让师生享受有尊严的、幸福的教育生活。《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不是仅仅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活生生有鲜明个性的人;教育不是仅仅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仅仅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作为教师应还学生以自尊,还学生以自信,尊重每个学生差异,用一颗博爱的心通过集体的力量感化学生,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