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创新性阅读教学中的四“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正文

创新性阅读教学中的四“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4-07-04 09:17 文/王巧乐 科学导报现代教育周刊2014年7月8日
       创新性阅读教学是近年来提倡的阅读教学法,创新性阅读就是对文本的一种个体化的创造性解读。要创新,首先要有教学改革意识,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实践与提升。创新性阅读教学务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个性意识、质疑意识、活动意识。如何培养四意识,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阅读教学要创新,首先就要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创新性阅读应允许误见,鼓励异见,提倡独见,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培养起来。例如:《曹刿论战》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试讨论以下各句的语气: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夫哉,勇气也。
       练习的参考答案依次是:反对、否定、肯定、议论。但笔者在一次指导学生完成该练习时,却有学生认为这道练习题设计得不科学,其理由是习题中列出的六种语气具有交叉性:赞成语气中大都有肯定。反对语气中大多有否定。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既是赞成,也是肯定:“小惠未遍,民弗也”既是反对,也是否定。而议论则更是大都带有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夫哉,勇气也”这个议论句明显带有肯定的语气。因此,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这个学生的看法使笔者深受启发,仔细想想,这道题确实存在明显的漏洞。
       像这样的学生,敢于大胆冲出参考答案的樊篱,反对权威,教师应给予鼓励,甚至允许他们对习题进行评议。这样,阅读训练才能收实效,学生的创新意识因受到了保护才能增强。
  二、个性意识的培养
  创新性阅读教学中,个性意识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正在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让阅读教学成为激发学生个体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尊重学生的良好个性,优化其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少年儿童创造性驰骋的广阔天地。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课堂过分秩序化。尽管教师最怕课堂出“乱”,事实上,“乱”的时候往往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持不同观点激烈争议而引起乱时,教师不妨讲究一点教育策略,让它乱下去,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拔,这是一种教育机制,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指导学生《<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除了让学生记住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外,其他有关课文主旨和翻译的内容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多学生为了说服别人旁征博引,什么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甚至把政治课本都搬了出来,课堂上“炸”了起来,好不热闹,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学生们在“乱”中或独抒己见,或与人辩驳,或与人交流,思维十分活跃,兴趣高昂,个体主体性得到提升,教师也从教学文言的“串讲法”中解脱出来,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阅读,是一个走近和走进文章世界的美妙过程,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更是一个以“人本”解读“文本”的微妙过程。文学欣赏恰恰是以个性解放和生命意识的张扬作为其追求价值的。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改变文本,另一方面文本也在改变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如教《孔乙己》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就“怎么死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一日:“冻死的”;二日:“笑死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自身体验分别陈述了得出该结论的原因和根据。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独辟蹊径的见解,不失为培养学生个性意识的重要举措。
  三、质疑意识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动发现问题和知道到哪里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性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全体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并引导逆向质疑,是创新性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策略。培养逆向质疑的阅读习惯和用批判的眼光进行阅读发现的能力,是创新阅读的任务之一。所谓逆向质疑,就是从反向角度对作者的思想及其表现方法进行质疑,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进行阅读,在思维的撞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素养和能力。
  逆向质疑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是从矛盾的对立面设问,利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刺激学生的逆向思维,正反比较,最容易探得作者构思的“奥秘”。例如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为了让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教师如果直接问‘绿’字为什么写得这样好?就显得一般,而改问,“如果该句不用‘绿’字而改用其他,比如‘到’,等等,意境又如何?”这样就有了新意和思维的力度。
  其实质疑、批判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过程中,可以解除人们头上的紧箍咒,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出好奇心和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自信心。
  四、活动意识的培养
  创新性阅读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创新。中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中小学生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而让每个中小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人与脑一块干,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便创造教育的目的。”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验证明,受到活动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活动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会呈下降趋势。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唤起学生强烈的荣誉动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在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处于竞争状态时,其智慧、体力和情绪都会处于最佳状态,自我成功的需要非常强烈。如开展背书比赛、默写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就容易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竞争意识,从而在竞争中变得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活跃。这样,阅读能力也在活动中提高。
        笔者认为,创新性阅读教学是对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超越和突破,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也是人之所以能发挥创造效应的深层概括。通过以上几个教学意识的培养,创新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必将有新的突破、新的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实验中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