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 正文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

2014-09-25 14:26 文/蒋桂华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9月26日B2版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由此看来,一个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的确,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每天教学生,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这方面,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既然良好习惯在育人内容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应该把必须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意义向他们说明,让学生明白道理,只能慢慢诱导、启发学生,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然后付诸实践。老师在给学生讲明道理,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引导督促孩子多实践,要让孩子在实践中把“规范”、“标准”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良好的习惯,要注意实践,实践出真知。
       二、顺应心境,正面诱导
       我们要对学生多诱导,多启发。坚持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情境。有位家长问我他的孩子很粗心怎么办,我告诉他你去观察孩子如果十次粗心,有一次没粗心,你就抓住这一次,问他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为什么能这样细心,用优点克服缺点,而不是用缺点消灭优点。
       三、从小事入手,奠定基础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要从思想、态度、行动、言谈加以正确的指点和及时督促,为学生们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大事是由无数小事情加起来的,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行为入手,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切实有效的素质教育。孩子的教育没小事,要善于“小”中见“大”。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在朝朝夕夕,一次次活动中养成的。教师要立足现实,注重过程,既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又要注重平时的点滴小事。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本身成为养成教育的载体。
       四、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培养每一种良好习惯之初,不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激发孩子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况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去做,抓得越早越好,越小越好。有的家长问我,孩子现在上初一对他的教育晚不晚。我认为也晚也不晚,说晚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抓起。说不晚的原因是初一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形成品德、习惯的最佳期。
       五、正确评价,追求自然,宽严相济
       要大力表扬倡导的应该是非限于一时一地故意做给别人看的真实进步,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别人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存心为赶上某人而学。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宽与严的关系,宽严相济是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宽,有人认为是放任自流,讨好学生。其实这是对教育中“宽”的误解。教育中的“宽”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某些失误的一些宽容,是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留有自由发展的余地。“宽”的心理学基础是尊重与信任。放任自流、一味地讨好学生不是“宽”,而是教唆学生走向堕落。教育中的“严”,是指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也就是教育学生时要有严密的计划、要求和态度。“严”,要使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严厉、声色俱厉,不是教育中的“严”,它是野蛮、无能的一种反映。对学生的宽和严要做到:
       1.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要从严,个人的兴趣爱好要从宽。
       2.重复出现的失误要从严,初次出现的问题要从宽。
       3.危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从严,后果轻微的要从宽。
       4.道德品质上的、带有原则性的是非问题要严,属于生活小节问题可从宽。
       总之,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习惯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循序渐进严格的训练。要广开渠道,多方训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把知、练、行、比、评结合起来,最后达到把认识内化为能力,把道德内化为信念,把意识内化为素质。遵循这样的规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就不难形成了。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泉峰中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