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让“忠言”顺耳也是一种“向善” 正文

让“忠言”顺耳也是一种“向善”

2017-05-11 15:07 邹青云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邹青云


“忠言逆耳”这句话一直以来都被教育、提醒或劝解别人的人奉为至宝。可事实却不然,“逆耳”的“忠言”即使出发点再情真意切也不一定于事有益。有时候这种看似直率的“忠言”是不可取的,甚至还是危险的。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伤心”。作为老师,学会让“忠言”顺耳是一门必修课。任何孩子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出现然后逐渐修正慢慢成长起来的。学生的性格各异,教育者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通过交流谈心找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钥匙。在向学生提出批评的“忠言”时,如果能讲究说话的方式,注意说话的环境,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而怎样才能使批评的忠言由“逆耳”变得“顺耳”呢?

一、让“忠言”顺耳——幽默一下

许多具有高超语言艺术的教师为让学生易于接受批评,便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提出“忠言”。幽默的“忠言”既妙趣横生,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在对学生提出批评过程中,让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也可事半功倍。学校严禁学生在写作业时使用涂改液,然而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完全杜绝。面对斑斑点点的作业本,有位老师在学生作业本写上了这样一句评语:哎哟,这作业本怎么还长“白癍”了呢?得赶紧送“医院”治疗哦!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提醒,学生看后自然明白老师的期望进而加以改正。诸如这样既包容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幽默,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更加不好意思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通过幽默风趣又饱含关爱的“顺耳忠言”进行教育,不仅尊重了学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让“忠言”顺耳——赞扬一番

史金纳说过:“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受忽视而萎缩。”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多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学生犯了错误,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会采取“先赞扬再批评后激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把对学生的批评裹在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从而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比如,一位老师看到晚自习教室里乱哄哄的,猛拍讲桌吼道:“安静!”可几十秒过后,嗡嗡声又此起彼伏。吼没见效果,来温柔的吧,这位老师接着深情地说:“同学们,上课做作业能不能说话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这么懂事,我相信接下来教室里一定不会再有说话声了,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把腰一挺:“能!”这招果然灵妙,安静的课堂一直持续到下课。显然,这种先扬后抑的“忠言”取得了与“吼”截然不同的效果。

三、让“忠言”顺耳——后退一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情感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在批评别人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就越能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地进“忠言”,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情绪激动,造成僵局。此时,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平心静气地“放一马”,退一步,让学生有个台阶下。如:卫生值日小组没有认真检查讲台桌面而扣了分,我没有责怪值日的学生,而是在班会课上安慰他们,询问值日小组:“你们有没有信心下一次做好?”回答是肯定的,效果当然也是理想的。所以,老师在提出“忠言”时,要设身处地地去替学生考虑,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千万不要逞口舌之快出语伤人。

四、让“忠言”顺耳——忍耐一会

学生犯了错误,一般来说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宽恕。如果老师的批评不分场合,学生不仅不会接受,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有时学生是否接受批评并不是老师的批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老师的批评有没有丢了他的“面子”,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最好单独批评教育,不要让学生当众出丑。即使需要在众人面前批评,也要留有余地,对自尊心强的学生更应当如此,否则容易使学生与老师顶撞,使老师进退两难。面对如此情况,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冲动,忍耐一会。既要防止事态扩大,又要用严肃而柔和的态度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等待学生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老师通情,学生方能达理。

五、让“忠言”顺耳——示范一回

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小学生的各种习惯尚未定性,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一次学校组织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我忘记提醒学生不能购买危险物品回校。班上的齐某购买的仿铜宝剑在与同学嬉闹的过程中不小心划伤了同学的手臂。我找到犯了错误的齐某,首先对自己忘记跟大家进行提醒诚恳地承认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疏忽,并坦率地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齐某没等我把自责的话说完便打断了我:“对不起,老师,这次是我的错误,在明知道有规定却还违反了!”如果我们老师不愿、不会向学生坦承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或者错误,那么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学会对他人说“对不起”呢?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尖刻的“忠言”就像是危险的火花,足以引爆学生心中的自尊,导致严重的后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忠言”,口有余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向善”,而得法的教育是涵养善性的前提和保证。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此,如若向善,是否可让我们批评的“忠言”顺耳点呢?窃以为:这个是可以的。


个人简介

邹青云,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优秀教师。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辅导学生习作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特等奖及一、二等奖。


(本文在中华国学融入学科创新教学全国论文大赛中,荣获 学术 组 一 等奖。)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