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华国学渗透 正文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华国学渗透

2017-06-11 16:52 许霞 今日文教、2017、6、13日11版
                       湖北老河口市第一中学 许霞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为了与世界接轨,培养国际型人才,英语教育成了焦点,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三大课程之一。当今的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英语成绩提高了,学校英语氛围浓了,但是孩子们礼让的少了,娇气的多了,懂得孔孟的少了,知道Christmas的多了……我们的传统国学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从传统国学典籍中汲取精华,有意识地将其引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能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在推动英语教学进步的同时,培养出具有多样思维方式和多元文化意识的高级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英语 国学 渗透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存在着。”中国的强盛焕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我们期待看到中式心灵和英式思维的结晶,更期待用语言的独特魅力积极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作为教育一线的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较好地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国学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而推动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一、国学素养对中学生的影响
        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诵唱经典双语古诗文,知行结合以塑造儒雅风度,尤其是将儒家注重自我人格修养和道德教化的一些重要意涵渗透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应用国学来丰富人生、丰富学习,继续传统国学,促进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因此,让孩子们了解国学,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更能激起爱国热情。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外,还应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
        1、创设英语课堂环境,重视培养学生人际关系。
        语言的课堂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教师应珍惜这一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诚意、方式、态度等。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的分歧,增强学生的受挫感。我教的是本校高二学生的英语,班上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懂得谦让,包容。于是我开展了几次英语辩论会。如在教jobs这一单元时,我将话题定为“Can women hold half of the sky?”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辩论。考虑到平时男女同学的分歧,我故意将正方定为男同学,他们将支持妇女能撑半边天,而作为反方的女同学则要认为女性太弱小,办不成什么大事。当时,学生们纷纷要求更换角色,希望能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辩。但我固执己见。这种角色互换的辩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辩论看到彼此的优点,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了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有时也要懂得容忍,懂得放弃,懂得欣赏别人、包容别人。
        二、展示中西文化差异,升华英语课堂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由于没有母语环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常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导致语用错误。例如在我们国家里,人们常用“吃饭了吗?”“你去哪里?”等作为招呼用语,如果套用于英美人之间,就会产生误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将其巧妙地渗透于教学之中。比如我在教《Festivals》一课时,介绍相关的风俗文化如:2月14日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2月25日圣诞节,讲授了西方第二大节日复活节的来历。阅读技巧和新授任务完成后,及时设计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中国的传统节日---D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感受中西方各有的魅力。给学生们归纳Day与Festival的区别,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同时,将谚语习语巧妙运用到课堂中。如在教“steal”时,我采用了谚语“He that steals an egg will steal an ox.”;看到某个学生有滥竽充数的嫌疑,我会说“He is a‘fish in troubled water’.”;下课时,我会说:“I will wash my hands off.”等等。有时间的话,我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自己所爱的节日及原因,还会给学生介绍这些习语的来历,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能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正是这些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世界的热情,达到自觉地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进一步升华了课堂教学,最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前利用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留下的古典文化千千万万。我已习惯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用简短的英语加上丰富的态势语,给学生们讲述国学中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东郭先生、守株待兔。有时还向学生展示中国古典唯美的英文版唐诗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The setting sun seems so sublime. But it is near its dying time.—李商隐《登乐游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outhern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王维《渭城曲》。课外、班会、节日的时候,让学生自己配音,自己扮演,老师配以音乐,让国学诗词故事在英语的舞台上尽显风姿!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英语听力能力,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能以流利的英语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吟诵中国古典诗词。并以此要求自己,形成“讲流利英语、塑圣人美德”的新型阳光青少年!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英语又是高中在教学中设置的重要学科。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精心备课,大胆设计,不仅仅成为一名出色的英语老师,同时也要成为一名国学文化的传播者,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参悟国学思想的精华,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带来英语课堂教学的进步。学英语是一种技能培训,而国学让孩子未来更坚实。让英语与国学并肩前行!让传统敬畏仍在,展现自我尽开来!
              (作者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承担人,编号:DCF13011—0063A)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