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课堂小社会 德育大世界 正文

课堂小社会 德育大世界

2018-06-22 10:27 张志龙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

              湖北省沙洋县拾回桥小学  张志龙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呢?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标实质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包含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任务?《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定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社会道德的缩影,由它来折射真正的德育大课堂——社会生活。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要做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们对这些经验的记忆,并加以概括和提升。
      三、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身边往往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但都很容易被我们的老师忽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留心和挖掘,充分为教学所用。如在教学《保护地球——儿女的责任》一课时,教师走进教室可提议学生观察一下他们的教室,让同学们发现问题。例如饮水机旁的一滩潮湿、地面上有食品袋等等,既而教师引申到环保话题。教师还可以把话题由教室转向校外、村子里……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道而信其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量地让学生去想、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在参加学生的活动时,要以学生平等的身份去参加。
      五、发挥教师的能动创造性,对新教材进行加工创生
      教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教师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实践者,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让教材更丰富,内容更充实,从而实现教材的创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新教材内容更直观形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手段的根本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材中的抽象文字信息设计成课件,代之以具体动感的图画、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材内容的直观形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受到教育。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非鱼,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社会授课之苦?”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但置身其中,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利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