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博学情感方法是上好课的关键 正文

博学情感方法是上好课的关键

2017-05-14 16:38 周杰 今日文教周刊

                                        山东省泗水县泗河中心学校 周杰

     最近听课发现有些课堂教学生机不够、师生情感平淡、学生求知欲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个人素质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要把课上好、上出生机、上出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博学、情感、方法上下功夫。
     博学,即博学多才,这是上好课的根本。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现代的学者说:“当学生接近老师的时候,就是接近知识的时候”。细思他们的说法,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亲近老师、热爱老师,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志向。那怎样让学生亲近你、热爱你,又愉快地接受你讲授的知识呢?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在知识的“渊”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在知识的“博”上下功夫。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担负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时代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科外的知识,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呈现出诙谐幽默的语言、优美清晰的板书、精巧恰当的提问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教师执教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把课上好、上活。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才能从心眼里敬佩、信服,否则,事倍功半。我时常怀念我的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是我上曲师时的一位《文选》老师——陶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课时,全班41名同学就被他绘声绘色、生动有趣的讲授所打动,更被他的博学多才所征服。《诗经》、《楚辞》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大里程碑、以曹植为代表的“三曹”和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至今记忆犹新。屈原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史马迁不屈不挠的写史毅力、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蕉仲卿悲壮的爱情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的阮藉、籍康、刘伶纵酒赋诗、恃才傲物的性格犹如就在昨天;陶老师给我们讲述的那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至今让我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因为有了这些讲述,学起古代文学来就容易得多,更有一种说不出亲切感。是陶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鼓起了我喜爱文学的信心。现在,我特别怀念他。同时,我更希望这样的老师多些再多些,越多越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博学多才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保障。希望广大教师多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优秀教师。
     情感,在此主要指教师的情绪。即教师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师生真挚的情感是上好课的保障。所以教师上课前要抛弃一切杂念(教师的特殊职业决定的),要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用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师生溶入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强烈,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因此,教师饱满的热情与诙谐幽默的语言、优美清晰的板书、精巧恰当的提问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同等重要,是上好课的关键。比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于老师那声情并茂、沁人心脾的示读,时时感动着学生、吸引着学生,老师的读带动了学生的读。一节课,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沉浸在文章描写的氛围中。母亲那淳朴、无私、渴望儿女健康、成才的心愿感动得学生流下了热泪。情是美丽之源,情是万物之始。因此,愿广大教师把纯真的爱心奉献给学生,用真心赢取真心。
     方法,即教学方法。我记的《给教师的12条建议》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当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高”。我很赞成这句话,它说的是真理。教学方法是启迪学生求知欲的钥匙,因此,广大教师要斟酌教法、运用好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运用的恰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支玉恒老师执教《太阳》一课时,上课伊始,支老师在黑板的右上角故意写了一个歪歪斜斜的“支”字,作完自我介绍后,然后问学生:“老师写的字好不好?”学生开始不敢评价,如坠云里雾里,不知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在支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个别胆大点的学生说:“老师的字不好。”支老师再问:“老师的字真的不好吗?为什么不好?细细说一说。”学生说:“老师写得不工整、歪歪斜斜,不好看。”最后支老师承认了自己的字写得不好,并表扬了敢于说真话的学生,这一做法不但鼓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还培养了学生把字写好的习惯。课一开始,支老师就怀着民主、平等、真挚的爱心面对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就和学生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做到了以情激情,同时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高超的教学境界。课从头到尾,支老师除板书了一个“支”字外,再没有书写一个字,黑板上满满的字全部由学生书写,既鼓励了学生的表现欲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举两得。再如路培琦老师执教的小学自然《连通气球》一课(路老师自编教材),路老师采用了以下教法:课开始,路老师拿出吹了气的一大一小的气球和一根塑料管,然后问学生:“如果把两个气球连通起来会怎样?是不是两个气球依然一大一小(设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纷纷回答自己的想法,路老师最后总结出3种意见板书到黑板上,其中赞成两个气球会变的一样大的21人(全班共30人),两个气球大小不变的占2人,大气球会变小,小气球会变大的占6人,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好奇心、求知欲鼓动起来了,路老师因势利导说:“到底结果会怎样呢?希望同学们自己动手,让事实说话。”顿时学生动手实验起来,路老师巡视在学生中间,不时指导学生实验,最后结果是2个同学的回答正确。回顾一节课,路老师说得不多,但运用了设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勤于动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情操,整节课其乐融融。
     总之,要想把课上好,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研讨教法,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爱是教育的根本,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热忱的情感、准确恰当的教法,教师怎么去爱?愿广大教师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坚持一个信念 “谁也输不了曾经付出的爱”。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