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方法 正文

浅谈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方法

2024-01-29 09:31 韩苗 李月明 今日文教周刊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中心幼儿园 韩苗 李月明

       “同伴关系”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近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孩子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逐步学会掌握社会规范,恰当处理人际关系。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根据观察发现,具备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分享快乐,缺乏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会产生孤独感和不合群行为,沉浸在消极郁闷的情绪中,从而对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是幼儿学习规则、掌握交往方式和方法的过程,这就培养了幼儿的社交技能。
        3.有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喜欢与人交往,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而同伴交往能力弱的幼儿会采取不友好的交往行为,如抢夺玩具、打骂他人等攻击行为。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直接坦率的反馈有利于引导幼儿产生积极、友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攻击行为和不合群行为,因此,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好方法
        同伴交往看似是孩子每天都在做的事,其实不然,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是需要方法的,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学习这些好方法: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要能与邻里、同事搞好关系,对孩子的小朋友要热情、尊重。
        2.鼓励孩子多出门,多带孩子串串门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合群。孩子在串门的过程中会逐渐学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家长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控制。
        3.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可以自我中心,同伴之间的交往原则是平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多为别人着想,比如:吃饭时,不要将自己爱吃的菜端到自己旁边独占。教育孩子适当地为别人着想可以使孩子减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4.家长如果要让孩子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好的性格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可对孩子百依百顺,过于娇纵;要教育孩子在解决矛盾时,要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要给孩子讲道理。
        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孩子怎样与同伴交往常常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的反映。家长最好使用民主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