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
sitemap
tags
首页
>>
课改前沿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实践能力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实践能力
2015-02-05 10:37
山西省翼城五中 庞云燕 尹芳红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5年2月10日11版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如何培养数学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之一。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迸发,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点拔,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庆祝自己在数学创新学习活动中的胜利,使他们得到一种与困难斗争的乐趣和战胜困难的喜悦,并转化为继续创新的激情,强化其成就感,培养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现在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讲,最重要的是多给学生创新机会。在学生时代,是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育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只凭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去教学,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的做法,更加注重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多给学生创新机会。
三、为学生营造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活力。首先在课堂中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和依赖心理,激活创新意识,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愉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主动发挥的舞台,提供适宜的活动任务与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不再“把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多思考“我在课堂上可以不讲什么”,给学生创新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自己去体味学习、消化知识、发展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彰显其创新个性,享受各种各样的成功。
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种感官与活动的动态过程,它顺应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并及时表扬。如讲到“图形的认识”是应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制图,像圆、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梯形这些图形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画图制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性质,而且他们容易接触,容易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也掌握了知识,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相关新闻
初中数学
庞云燕
尹芳红
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好学生由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换
简述初中数学几种常用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理念的转变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课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经验
《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探索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课堂氛围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www.zhwjw.net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中华文教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
(www.zhwj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中华文教网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妥善处理。
焦点阅读
艺术葫芦的形成
寰宇诗田——世界诗人诗歌作品展示之八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频道精选
碳氢核肥助力夏邑蔬菜种植高质量经验交流会召开
一份劳育“责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间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开展国庆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开展“烈士纪念日”系列主题活
碳氢核肥商丘首家县区运营中心盛大开业
“品读孝乡 放歌和也”艺术之旅·第12届中国作
“庆国庆,迎新生”文艺晚会在安吉县上墅私立高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岁月如歌守初心,勤学乐研展
凌晨寄语(之四十八)——守正与创新
汤红辉的诗
下一篇
下一篇: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电话: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邮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备10012388号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