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
sitemap
tags
首页
>>
课改前沿
>>
语文课堂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正文
语文课堂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2016-10-19 10:24
周广民 今日文教、2016、10、17B7版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徐坦小学 周广民
目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同时新课新理念的提出,倡导民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创新,改革教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一、以读导学,把握主题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也是接触文章的第一关,读的质量决定着对内容的把握程度,对主题的领会。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这一环节呢?让学生多读,比老师范读或领读效果更佳。?在教学中结合不同问题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略读、精读、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尤其像诗歌、戏剧、小说,学生只有通过读才能走进意境、角色、领会内容。如:我在教学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时,采用分角色朗读法,结合学生平时性格特点安排角色。他们在把握内容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基础上,以不同的口吻、各异的神态,读出了人物的愤怒、怨恨等情绪,读出了人物身上善良本性,反抗意识。把干巴巴的文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体会到了小说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对课文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以说促教,进入意境
语文教学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是课堂改革的亮点,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如:在教学《呼兰河传》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触发情感,设疑:同学们,文中“我”与慈爱的祖父在美丽的大花园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你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也有属于你的乐园吗?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触发了学生的情感。有的在幽静的树林中扑蝉;有的在松软的沙坡上溜滑梯;有的在自家的菜地里捉虫;还有的……同学们畅所欲言,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仿佛回到了童年。
三、以写激思,融会贯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紧,这体现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在处理教学难点时,不能以自己的认识代替学生的观点,这样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带有强加性,应该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如:在教学《论美》一文时,学生品味文章后,让其结合自己的经历,生活体验,谈对美的认识,书写论美格言。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有一定的难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各派代表把收集到的格言写在黑板上。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争先恐后地要上台表现。而且写出了有深刻意义的格言“外在美是父母给的,内在美靠自己修行”“残缺也是一种美”我对此大加赞赏。学生通过书写,对美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本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且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相关新闻
语文课堂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深度学习 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结束课的教学
学具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浅谈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中学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美术语言表达能力的新体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www.zhwjw.net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中华文教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
(www.zhwj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中华文教网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妥善处理。
焦点阅读
探究广西北海民附学校量产“学霸”的秘密
看图速览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
2022全国纪实摄影(含手机)线上展评征稿
频道精选
著名禅画画家马云峰诗词选
2023年河北省武术套路《初段位考评赛》唐山赛区
青年军旅诗人王小明访谈
画家靳军捐赠巨幅作品
众诗人致敬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年诗·105首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小学:紧盯为民实事 优化惠
说走,咱就走:南昌之行
《书香墨韵》专访著名书法家江鸟:要临帖,把修
柴时钟:整合校本资源 践行大德育观 创建和美校
阳光健体,强国有我——广西桂林灌阳县红军小学
下一篇
下一篇: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电话: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邮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备10012388号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