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科学中我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本上那么多实验我该如何合理取舍,所有的实验全都做过来,课时肯定不够;另外有一些实验材料又很难找到,我该如何落实这些实验活动呢?怎样让自己的实验课上得既有高容量,又有高质量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把握教材内涵,确定实验目的,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实验教学也是一样的,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事先对材料进行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实验器材的好坏),做到心中有数,必须明确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才去做的。
二、设置激发兴趣的导入,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运用设置问题、小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动机,变“要我实验”为“我要实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学习上来,使其边玩、边实验、边学习,乐于学习,喜欢做实验,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探究实验,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预测、设计证明预测是否正确的实验计划、获取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自己的见解等几个环节。比如:四年级下册用导线连接电路、做个小开关等,这种实验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设计,鼓励学生的创新。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四、实验后要注重学生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多了,活动量也足了。但如果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到活动体验上,而不考虑到活动后的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很热闹,可在一番热闹过后,学生的头脑里却依然一片空白,到总结时往往只有干巴巴的几条,收获无几,其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为了解决问题,而要引发更多的思考。“动手做”之后我们更应强调“动脑思”。因为真正的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头脑里。“动手”之后“深思”才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