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县汉德园中学 杨明仁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一、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彼此信任,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与方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借助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在教学中,预设要有弹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学生留足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高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总之,教师只有应用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编辑: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