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分享阅读在幼儿园保育教学中的实践 正文

分享阅读在幼儿园保育教学中的实践

2019-11-22 15:45 朱红珍 今日文教2019年11月19日10版
分享到:

分享阅读在幼儿园保育教学中的实践

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幼儿园  朱红珍

分享阅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书阅读”,是指通过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发展儿童基本的阅读能力为目的。分享阅读主要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朗读之后,随着儿童对故事情节和读本语言的熟悉,从而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性。
  一、猜图——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
  在分享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儿童接触读本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猜图环节。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先入为主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在猜图环节中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猜图过程中教师主要借助提问来引导儿童。那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打开儿童想象的空间,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呢?就是儿童不能简单的用“是”与“不是”来回答教师的提问,而问题本身并不存在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儿童是根据问题本身谈论的内容,符合儿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属于标准答案。只有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地打开儿童的想象空间,激发儿童语言表达的欲望。我在执教读本《豆豆和大黄狗》的过程中,当幼儿观察封面时,我提出的问题是“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儿童立刻就议论开了,由于我的提问没有限制和标准的答案,儿童喜欢说什么就说,作为教师的我并不会对儿童的回答进行正确与错误的评定,所以儿童在仔细的观察、相互的交流引导下说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
  二、朗读——有效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
  朗读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并在反复的朗读中逐渐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知道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构成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我们想让儿童会讲故事,必须先学会读故事。通过教师的反复朗读为儿童营造出熟悉的语言环境,而儿童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够逐步结合自己已有的语言经验,从而达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这种反复阅读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之下,儿童会潜移默化的掌握正确使用语言的方法,并提高儿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在执教读本《豆豆和大黄狗》中,儿童可以通过读本掌握“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满头大汗”这些表示情绪变化的词语。儿童会在反复的阅读中会逐步掌握固定句式“星期×,豆豆××××地对妈妈说‘那只大黄狗总是×我。’”通过第二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分享阅读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画面,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语言环境,让儿童在多次的重复朗读与学习后,自然地掌握使用语言的正确方法,为儿童接下来的独立讲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拓展活动。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自由创造中运用多种表达形式表现对读本的理解,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的形式,把自己对读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在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的支持下,儿童在表达方面会更加自然、流畅。因此,分享阅读活动不仅是一个让儿童感受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儿童从看故事、听故事自然地过渡到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
  通过分享阅读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体会到儿童在分享阅读中感受到的是游戏和快乐,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阅读,喜欢上了阅读。看似儿童只是进行了简单地阅读活动,但通过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发展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分享阅读中培养起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