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正文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2017-05-17 09:17 范翠玲 课题研究组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寺李小学    范翠玲


我承担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经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总课题组审批立项的课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选题的依据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马岭岗镇寺李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注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史上倍受重视的教育思想,但长期以来,良好习惯的培养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德育”领域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而忽视了思维习惯这一方面,并且缺乏对学习习惯内涵的界定,尤其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方法。随着对“科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正试图把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习惯“沉淀”在学生的素质中,从而终生受益。学习习惯是一个内涵十分庞大与复杂的概念,本课题侧重于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虽然涉及内容十分有限,但它从学科领域的学习习惯入手,使学习习惯的研究从更具体,更深刻的层次展开,对学习习惯的理论研究日趋完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实践角度来讲,虽然教师常用“基础”与“习惯”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也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操作时“良好习惯”缺乏一个阶段性的具体内容与标准,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科学习习惯培养的科学化,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课题旨在利用已有的素材和经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结合学校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的研究习惯的系列性培养方法。

三、课题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养成数学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3、通过课题实验使参与实验的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增强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累经验,为以后顺利开展教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一)背景条件。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方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二)基础条件 

第一,基本制度保障。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确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保障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先后制定了《教育科研管理细则》、《教育科研目标管理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和激励措施。同时,近年来,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常规教研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第二,人力、时间保障。研究人员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课题主持者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组成员年龄38岁,均是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具有安贫乐道、执著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研究人员有多篇论文获区县级教育学会等级奖,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有关学习习惯研究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第三,经费、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经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保证。不管学校经费怎样紧张,都要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学校现已拿出相应经费作为启动资金,今后愿将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逐年增加资金,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校购置一批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图书资料,并给课题研究人员订阅一份专业杂志。 

第四,技术手段保障。计划邀请菏泽市和牡丹区特级教师等为指导教师,来校进行辅导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五、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价值 

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旨在培养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七、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八、本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专集。 

3、最终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利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收集材料和组织学习,成立小组,形成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课题组成员具体去实施相关工作,调查研究,积累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收集材料,写成报告,撰写论文,推介铺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2、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3、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5、研究成员有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6、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市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7、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十、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构建“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课题组”三级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网络。 

2、为保证教育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激励措施。 

3、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和年度研究工作计划,组建了课题组。 

4、组织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初步学习和收集了有关学习习惯研究的基本理论,向专家进行了一定咨询,对课题组主研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5、组织召开了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初步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现状问卷调查表,运用观察、谈话等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寺李小学    范翠玲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1.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会倾听,养成热爱学习、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

4、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6、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8、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1——2016.3)

调查了解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情况,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实施阶段(2016.4——2016.9)

边研究,边实践,探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操作性的做法和由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

3、总结阶段(2016.10——2016.12)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研究札记和专题论文等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课题结题附件材料和过程性资料。召开课题结题现场会,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2016年1月立项审批后,我们在全校 四 个班和相应年级的对比班分别进行了实验前测问卷,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行为训练、观察法等。

①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

③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学习习惯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过程: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而坚实的基础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因此,我把学习理论放在了首位。我学习《解读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标准等,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深入学习。其次,购买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好习惯好人生》等理论专著,在学习中了解国内关于学习习惯研究的有关内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通过仔细研读,认真琢磨,更新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提高理论素养。

(二)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对本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共对37名学生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好的学习习惯:

有78.5%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有83.6%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9.6%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有          56.1%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

不良的学习习惯:

1、不能认真倾听。

27.8%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 

2、课堂学习习惯较差。

尤其从语文课上的调查来看,有69.9%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怕在大众场合上讲话,怕说错,而9.7%的同学则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经允许想说就说。

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

学生都知道良好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是怎样的,但学生一旦读起书和做作业来,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姿势了。仅有21.3%学生能做到。

4、书写习惯。

有43.6%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体潦草,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

5、预习习惯很差。

有43.4%的学生不会主动预习,认为预习无所谓,反正第二天老师会讲。在预习的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依赖课课通。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风差,学习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学年的教学目标,每人先确定本年级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然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学习习惯总则。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学习习惯的要求,并拟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 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游戏中想问题、搞预习汇报比赛、课外阅读故事会、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学期开学生家长会,利用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我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4)注重严爱结合。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巩固在校教育成果。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家访,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状况,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达成共识。特别是对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行为训练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二(1)班 孙熙菲 同学,刚入学的时候上课注意力相当不集中,写作业速度较慢,做到一半就愣在那,总是拖到最后一个才交,当时与家长联系,每次与家长联系后,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及时让老师指出孩子课堂上的不足,并一起帮助孩子督促孩子听课、作业习惯,有进步回家就及时奖励孩子,慢慢的,她注意力集中了,上课总是坐得端端正正,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作业书写特别干净,错误总是及时订正。学习习惯渐渐好转,老师不需要再提醒她该干什么,她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现在都不需要再让父母操心,回家就按时作业。

(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四)学生个案研究有了显著成效

在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时,总会出现性格比较特殊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习惯比较差,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就会花费大量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悉心养护,为了真实记录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根据本班情况填写了学生个案反馈表。

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功案例 

案例:陈旭,男,7岁,牡丹区寺李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该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同学的交往很少,班级的工作不积极参与。上课时很少认真听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总是搞一些小动作,课后作业总是不完成,简直到了他的作业哪天若完成了都是奇迹的地步。老师找他谈话,态度很诚恳,事后依然我行我素,真正让所有教师都感到了教育在该生面前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对该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对于该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曾经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说服教育,也和其家长交谈过,甚至我对他还进行了一次恫吓和武力,依然毫无用处。我对他的教育一度陷入了僵局,我曾经想起放弃,但教师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又迫使我不得不加强对该生的教育。   

难道真的“软硬不吃”吗?从此,我一改对他的强硬对策,注意发现他的良好习惯,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属于班上倒数五、六名,我原以为这样成绩的学生可能什么都不会。但在后来的一次冬季小型运动会中,我突然发现他的短跑能力很不错。于是,我想为何不从他这一爱好中锻炼他同其他学生的交往呢?于是我在班上适时表扬了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些许微笑。   

从那次表扬以后,该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十分活跃,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的也比以前十分积极,记得在一次的收拾厕所的劳动中,他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使得我十分感动,要知道有许多男同学偷懒、怕脏的表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那次劳动以后,我在班上认真总结了劳动情况,还再次表扬了陈旭同学。逐渐地,该生的班级工作积极了,作业有时也会完成一点儿,上课时也敢举手发言了。我觉得他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我们班级设立了《班级百分考核制度》,全班设立了9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有奖励分数,班级每周给每组同学按成绩排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习惯。陈旭同学所在的小组因为他的存在老是最后一名,小组组长和组员没少埋怨他。但该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观点,毫无起色。有一次我想,如果让他来干组长,情况能不能好转。当时让他当组长他还挺吃惊,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多给他打气,我在班上还列举了该生平时的一些好的表现,我看到了他信心十足的表情。通过当组长,我发现他为了多给组内奖分,他的学习、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作业完成的次数明显增多,质量也比以前有了明显好转,我对该生充满了希望 。   

反思: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经历着一场变革,新生的和发展的事物正像潮水一样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学生的面前,如何能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并容纳这些新鲜事,养成能与他人良好“共处”的好习惯,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我认为“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未尽力的教育者”,只要我们从细微之处抓起,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对孩子一些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的关爱,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的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一年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形成,上课时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作业效率高,书写工整认真、坐姿端正;大部分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时间利用习惯等,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成绩可嘉。来我校参加活动的领导或教师看到学生的表现,都交口称赞,对我们的习惯培养取得的效果特别钦佩。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从不懂科研,害怕听科研的词汇,到现在已经把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体现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教师的眼光敏锐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如郑凤英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很高,原因是学生书写潦草,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提高了正确率。如张欣老师总结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方法,李伯慧老师总结了提高学生发言习惯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几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2、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 参与课题研究是辛苦的,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我们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快乐。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一年来,本课题组3人次在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丰富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七、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老师,家长的不懈努力形成习惯,让习惯成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寺李小学    范翠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作为数学教师,近几年来越来越感受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并不是所谓的“聪明”与“不聪明”起决定因素,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好与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渐呈两极分化状态: 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对数学学习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及热情;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同学,数学成绩越来越跟不上,最终表现为厌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对于学困生,哪有什么发展可言,数学学习已成为他们纠结又痛苦的沉重负担,这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交往中也多多少少表现出了自卑的心态,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的学习习惯,让优等生更优,让学困生重拾自信,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一线数学老师责无旁贷。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其特点是:在人们的行为中经常地反复地出现;不假思索自动地体现于行为中,即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轻易不会改变。学习习惯即学习的习惯,指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方式。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班级的孩子全部来自镇驻地及周边的村庄,地处县城南部比较偏远的地方,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年轻的父母忙着打工挣钱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农村小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本课题从我班的实际出发,寻找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找准切入点,从而探寻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以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孙峰老师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指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古往今来,是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人类都受到习惯的约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益。”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习惯会逐渐迁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劳动实践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礼仪习惯等诸多好习惯也会相应形成,从而为孩子健康成长、健康人格,成功人生奠定了基石。

2.《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课程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终身受益。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围绕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实际找出问题根结、思考转变策略与实践中探索验证,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课题实验掌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理念和有效方法。通过课题实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帮助纠正学生无准备上课的不良习惯。通过有计划的培养训练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按时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养成认真审题,检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帮助个别特殊的学生转变态度,树立自信,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促进全班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理念和有效方法。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包括 :

(1)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

(2)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3)培养学生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5)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4、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新课程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找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3.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归纳和分析思考等几个环节,认识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与途径和具体操作策略。

4.观察法: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与学生沟通,助其纠正。 

5.经验总结法:对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地揭示实质,找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材料,形成理论性的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研究

首先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二年级  一 班   三十 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2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等,为课题提供初步的研究依据。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家长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得最真实的课题研究资料。经过调查分析,我校2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的  18 人,占总人数的  60%,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习惯也较好;不及格者  3 人,占总人数的  10 %,这部分学生和前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75分—85分之间的学生 7人,占总人数的23.3 %,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相对好些,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60分—75分之间的  2  人,占总人数的 66.7 %。这些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调查分析显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接着我针对我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小学生不良好学习习惯的成因。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师的育人态度及责任心,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都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小嘘的作用。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从点滴做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研究实施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步骤、分类型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的前提下,先从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入手,改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培养学生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检查的好习惯;对因为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长期的放任自流形成学生拖拉、不认真的恶习,首先纠正其学习态度,采取分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师抽查的形式促其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对个别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跟踪培养,分析研究,论证。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为更好的研究课题做准备。首先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关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都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线阅读了《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书籍,知道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哪些内容,应达到怎样的要求。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及时调整课题实施中的不当做法,争取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达到课题的预期目标。

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研究实效 

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利用班会,小组课堂效能评比,作业展览和评选作业标兵等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八、研究的成果

1、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及时积累,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等文章,形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获得县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我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掌握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及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我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得以纠正,全班学生现在都能做到在课前能做好准备、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在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得到培养。课堂作业练习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主动探索交流和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了适合培养我校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

(1)课前做好上课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培养课前准备意识;其次,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提前几分钟候课,带头做好课前准备;第三,教会学生课前应准备的内容,对课前准备行为进行规范;第四,督促、检查、评比相结合加强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2)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听乐思;第二,教给学生倾听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就某一课要探讨的内容倾听教师的引导,思考探索方法,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解题方法;倾听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给与中肯的评价等;第三,分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课题实践中发现这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小组课堂学习效能评价,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必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第四,积极表扬鼓励,榜样示范引领。课堂上,及时表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生,鼓励每节课“听”“思”进步的学生,既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又启动了学生认真听,积极思的动力源泉,可谓一举两得。

(3)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拖拉,不做现象,在我们这个班级特别严重,刚刚接过来这个班级的数学课的第一周,每次检查作业都有一半的学生不做作业,课堂作业,也有11位总是不交,真是大伤脑筋,经调查发现,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和其原来的数学老师有很大关系,从不检查,更不督促,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也一样,久而久之学生诟病形成。为了纠正其恶习,培养学生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主要做法有:第一步,每天检查。不先看质量,但必须完成,让学生明白每天完成作业是作为学生的责任义务,久而久之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第二步,激励表扬。记录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情况,进步的学生会获得一枚蓝星星,作业质量好的学生会获得一颗红星,作为学期获得进步奖和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第三步,提高作业质量。我采用组与组之间交换,互查互批,正确评价的方法。首先,老师讲解作业,然后让学生每组之间互换批改组长签名,最后,老师抽查,集体评出最佳完成作业小组。相信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强过自己的“面子”,为了集体,人人不甘落后。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偷懒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的好习惯,个人认为效果不错。但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是不可能培养出好习惯的。

(4)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是有效获得解题信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因此,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很重要。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确重要性。利用小测试,应用题上标明:“哪些题只列式不计算,哪些题列式并解答”学生往往会都列式解答的非常完整,结果会被扣掉很多分,对学生来说这是很惨痛的教训,反复几次,就会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第二,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读题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耐心,每道题独立读三遍的好习惯。第四,逐步训练学生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第五,培养学生审题的技巧,提炼重点,抓关键词,及灵活转化的方法。

(5)检查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出现的一些现象,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例如,计算题看是简单,却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给学生检查时先重新看一遍题,然后用重新算一遍,或者平时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最后看答案是否出现笔下误的现象,学生掌握了检查的方法技巧,也就会乐意去检查。

第二,奖惩分明,促进学生主动检查。对每次作业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一句赞美,一颗小星,都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检查,争取达到完全正确。而有些学生错一点半星根本不在乎,总认为我会就行,这时候最好给这部分学生来点小惩罚,从“我努力,我表现”栏里摘掉他一颗小星星,寄存在老师这里,改正了再还回本人,方法还真灵,渐渐地这些学生,作业做完后会努力检查,争取少犯错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整体策略。

(1)教师做表率,榜样示范。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学生的好多习惯来自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熏陶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长期的言传身教,很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责任先行,强化训练

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良好习惯是难以形成的,即使在老师的强化训练下,有所改变,那也只是暂时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解决源头活水责任意识先行,继而强化反复训练,便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真正目的。利用主题班会、节假日活动,及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等,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对祖国、社会、家庭及个人都承担着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也是对自己将来负责的一种表现。

在强化培养训练时注重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要求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良好学习习惯的每一项内容做起,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②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训练培养,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课前准备谁做的既快又好,课堂中,看谁精力集中、积极主动,在与小组学习效能之星评选中,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依据,激发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动的追求学习。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利用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在班上准备一个作业展览处)。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老师和家长间的日常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对自己孩子在家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和反馈孩子信息,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5)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文化提醒学生,我要改掉哪些坏习惯,我今天又培养了什么好习惯,让学生每日反思自我总结,一点一滴中成长进步。利用“让好习惯伴我成长”、“培养好习惯,成就我人生”和“学习,我的责任”等主题班会,“检查作业的好处”课前做好准备,让我上课好轻松“等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能够有计划有方向的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6)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认可赞美的渴望,评价激励正是对学生的行为的肯定和期盼,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评价,除老师评价鼓励外,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及自我评价。

21天的重复养成好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才能巩固好习惯,培养好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更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继续和我的学生们努力求索,持之以恒。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设想

一年以来,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我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对课题研究文章的阐述文字不精确,语言不凝练,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还不能驾轻就熟的解决。对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今后我一定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及研究水平。

2.实验中存在个别学生家长道德及其低下现象,无法与其家长交流沟通,单纯地转变孩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3.在平时的实践中思考反思还不够,有时的惰性思想,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今后的工作中会努力克服,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4.六年级升入初中,今年署假后,我将迎接新一年级的孩子们加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以上经验的基础上,从点滴做起,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责任意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还要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实例等,带动全校教师用理论充实自己,用实践磨炼自己,全员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来。走科研之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 网上推荐书籍;

3.龚卫国:《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 ;

4.《培养良好的习惯》,《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年3月第3期。

5.《新课程的教学和策略方法》周小山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6.《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陈峰   九州出版社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