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巧妙点化学生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巧妙点化学生

2013-11-05 19:18 文/廖素云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11月4日A3版

      中学阶段是整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生的人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应当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人生经验,启人心扉的人生箴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现行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哲理美、有说明文的科学美等等。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凭借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发展健康个性、完善健康人格。
       考虑到思维活泼、情感丰富的高中生更愿意接受耐心、理解式的教育,笔者通过实践,觉得结合语文教材特点,利用相关课文巧妙点化,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格渗透,育人于无形,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人格熏陶方法。
       一、巧用名人故事,点化学生
       名人的故事对高中生有很强的吸收力,也有很强的楷模作用。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中,孙中山虽是总统身份,却过着平民的生活,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思想,他的故事教会我们生活要懂得节俭,在为人处事方面还要注意与人民主平等,这一点对于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并没有只局限于文本和人物形象的解读,而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化:孙中山总统甘于淡泊的精神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还有积极意义吗?问题抛出后,学生讨论热烈,在讨论中深刻地理解了俭朴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也更好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学习《过伶丁洋》时,我讲到了文天祥的故事,并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感受他的爱国魂,让学生懂得做人不要忘本,学会感恩,懂得爱国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事理,培养民族自豪感,坚定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巧用诗文,点化学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攸久的“诗教”传统。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善于利用诗文,可以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教学《离骚》这一首长篇抒情诗时,我用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点化启迪学生:“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觉得前路渺茫时,这两句诗能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求索”精神,已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经过这样的点化,当学生默默念着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心中自会涌起往前沖的勇气和力量。
       又如品评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教学中如能善于运用诗文,引导学生赏析诗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受到细雨滋润、春风沐浴的教育,收到良好的陶冶效果。
       三、巧用作文教学,点化学生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实际,这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必修4的作文训练,全是紧贴现实的议论文训练,这正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契机。备课时,我通过反复斟酌,选择了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一些题目,如《上网利多?弊多?》《“李天一”现象的反思》等来大做文章:针对这些题目,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如“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教育中不可缺少”和“要成才,先成人!”等。然后,我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事例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巧用课外阅读,点化学生
       课外阅读是学生吸收社会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式,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高尚的品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如从海明威笔下“人不是生来要给打垮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就是打不倒”的桑地亚哥,玛格丽特笔下“我们是整个世界都打不倒”的郝思嘉等人身上,体验意志、毅力等品质;从雨果《悲惨世界》“平等的第一步是公正”,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要尊重自己,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公平对待他的同胞”中,学到平等公正的待人处世原则……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提倡健康人格教育,不一定非要长篇宏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氛围,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大。”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在教学渗透爱的教育、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往往能使学生大受启发,受益无穷。愿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够不断发掘更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就如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自尊、自重、自知、自爱、自主、自强,谦虚、诚实、勇敢、公正、奋斗、创造的精神,从而使他们逐步完善人格,构建起自己辉煌而壮丽的人生大厦。相信高中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正成为新时代的脊梁。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