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语文实践课≠自习课 正文

语文实践课≠自习课

2016-11-30 21:28 辽宁海城四中 王世平 2009年《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辽宁海城四中 王世平

      新课改以后,语文教材中多了一个语文实践课或是综合性学习课,这一课即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作的精神,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作为教师常常忽略这一课的教学,那么如何加强语文实践课呢?
  一、重视课前的开源路
  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标准》中也反映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教师应立足课文,放眼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搜集资料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其他学科知识获取资料,要让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里所谓的资料,不一定就是文章,图片、歌曲、录象、实物等凡与课文有关的,凡是你亲自实践收集来的都可以。长城的图片、贝多芬的《月光曲》、草原的美丽风光图、洁白的梅花┅┅你不得不惊叹学生收集能力之强,收集方法之多。
  ●亲身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教师可提前浏览下一册的课文,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一同到课文描述的风景名胜去游览。如到北京去看看长城,到武候祠去领略隆中对的韬略,到苏州去见识一下园林的美景┅┅如果没有能力去这些地方,也要鼓励学生游览家乡的各风景名胜,在学习了课文的写景文章后,学生就有仿作的材料了。再如学习《珍珠鸟》这类状物文章前,可让学生先饲养一种小动物,再观察它们的成长经历,定期做好观察日记。
  二、立足课堂的积累运用法
  “语文实践”固然少不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去观察、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去开展一切带有“语文性”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课堂上一切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活动。
  1、感悟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出加强语文实践,主要是为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接二连三的分析讲解排挤学生读书实践时间与空间的做法,还读书实践给学生。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课堂应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2、积累
  提倡多读多背,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等知识、阅历、经验丰富了,再来反刍。另外还应重视复述,因为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的重要手段。
  3、运用
  拓展阅读、多说、多写都是对语言的运用。
  三、课后延伸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后,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美术、幻想、创造的世界里,体验到自主实践的欢乐,使健康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1、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是已被检验过的,可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完一课后,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续写、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
  2、多项发展
  学生是有差异的,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各方面能力上都有差异,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尽量开放,发展学生的特长。如学完《雪》一课,设计如下作业:喜爱观察的同学在冬天去南方赏雪,再和北方比较,感受鲁迅笔下南北方雪的异同;喜爱诵读的学生搜集以雪为主题的诗歌散文,进行朗读;喜爱画的可画雪;喜爱唱的可唱雪。
  3、扩展阅读
  学完一篇课文,仅仅是阅读的开始。修订版大纲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阅读理应成为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怀古》后,可以收集有关三国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还可阅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并在此基础上开一个三国阅读交流会。
  总之,语文实践课≠自习课,重视起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来源:2009年《教师教育科研》杂志

       语文实践课≠自习课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