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整合阅读,就是建构课内外阅读联系,语文课堂教学是纲,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文章的关键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等。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举行故事交流会。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对于《去年的树》《小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型的文章,学生们明显很感兴趣。于是,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搜集自己喜爱的故事,在班级里开展故事交流会。
2.表演课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引导他们把情节动人的部份改编成小剧本。如在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让学生大量收集体现父母恩情的文章,改编成小剧本,在班上进行展示。这不仅使学生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扩展教材内涵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以课内带课外。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1.根据课文的作者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近安徒生。推荐阅读安徒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从而让学生知道他写作风格上的转变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2.根据课文的出处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在《故乡》中,学生又读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年闰土,神情麻木、寡言少语.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先用图片文字介绍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的兴趣,课后再向学生推荐如《小兵张嘎》、《红岩》等著名的抗战文学作品,自然把学生引入了课外阅读的天地,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感。
三、提倡“广”与”博",使课内外阅读互补互进
“读书贵在少年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性阅读,为兴趣去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囫囵吞枣。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思维活跃,增强求知欲,这对课内阅读学习很有好处。
总之,加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在教学中,我们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他们课内学读书、会读书,课外爱读书、能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充满了活力,学生语文素养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