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上53名同学,一部分是当地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河南、山东、云南、四川、湖南、甘肃等全国各地,很少有几个姓氏是相同的。我们都知道,家族观念一直在中国人血液中流淌,每一个姓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家训。这些家训内容不尽相同,整体上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但强调知行统一,强调知识与道德统一,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假期时间比较充裕,让学生在假期搜集整理自己的家训,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于是,我布置了一份搜集整理家训的作业,对作业的要求是:一要和家里老人交谈,尽量找到本族的古谱;二要搜集姓氏史,知道自己的姓氏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三要做成同样大小的手抄报,字体工整,配插图。
一周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令人惊喜。我认真翻看了他们做的记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找到了古谱,记录了本家族怎样迁族到此处,还有一部分学生抄写了新修的家谱,查找到了本家族的一些文化名人信息。有一些姓氏,如药、伏、尹、应、石、庞、储、韦、兰、米、卓,学生都找到了姓氏的来源。几个大姓,如陈、王、张、刘、李,呈现出不同分支的特点。他们对于这一份作业是精心完成的,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从中受到的教益。
家训中的很多教育思想是现代孩子所缺乏的,有对行为习惯的要求,有道德的准则,有与人相处的原则,有修养身心的目标。如王悦同学的王氏家训:“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这个家训把孝悌和读书视为人生的两件大事。认为我们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呼唤我们良知、验证所已有的知识。读书是发明本心,而孝悌是人之根本,孝悌和读书是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
让学生了解本族的族谱和家训,好处很多。首先,族谱记录家族历史,可以激发他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产生文化认同感。其次,一个人对于自身的探索始终是有兴趣的,任何人都想知道他是谁,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会慢慢深入到知识的内核。再次,搜集整理家训的过程,可以训练他整合资源、辨析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增强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惩恶扬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盐,溶于水中,作为语文老师,尽可能要把这些盐提取出来,使之视而可见。